当很多大城市的家长们正为孩子入园难、入园贵而烦恼不已时,当很多先富起来的地方对免费学前教育还停留在讨论阶段时,国家级贫困县宁陕县却走在了前头——据8月30日《陕西日报》报道,陕西省宁陕县政府常务会议近日通过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全县所有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2040名学前三年幼儿的保教费将被免除。这标志着宁陕县已率先在全国贫困地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
目前我国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此前一些地方已尝试将免费教育向两头延伸。比如,同样位于陕西的吴起县早在2007年就开始实行包括3年高中和3年幼儿园的15年免费教育,广东东莞石排镇更是在2010年宣布实施从幼儿园到博士的25年免费教育。不过,相比有着“石油财政”支撑的吴起县和地处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石排镇,顶着“贫困县”帽子的宁陕县推行类似政策显然更需要勇气。
如果说富裕地方大力发展免费教育更多体现了地方政府惠及民生的发展思路,那么,贫困地区的类似举措则凸显了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在财政吃紧甚至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如何安排资金投入,不啻考量民生优先行政理念的一块试金石。
“穷县不能穷教育,强县首先要强人”——怀此观念的宁陕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当地2007年在全省首开先河实施农村寄宿学生“营养计划”;2009年又在全省率先实现“蛋奶工程”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全覆盖;同年,12年免费教育在当地落地,那些因家庭困难而只能读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的孩子有了继续读书的希望;这一次,那些上不起幼儿园的孩子们迎来了童年接受学前教育的春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缺乏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宁陕县有关领导意识到,往往越是贫困的地方越容易忽视教育,越忽视教育越缺乏人才,如此恶性循环,很难走出贫困。 两年前,当宁陕推行12年免费教育时,人们曾有疑虑:没有较强的财力作支撑,该政策能维持多久?如今,类似的疑问再次响起:15年免费教育政策将惠及2040名3至6岁的学前幼儿,县财政每年将为此增加投入240万元,而2010年宁陕的地方财政收入不到4000万元,钱从何而来?
从该县推行高中免费教育的做法中可以一见端倪。当时,针对县财政紧张的现实,宁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全县领导干部三年内不得换新车、出差住宿费每晚不超120元等一系列节俭措施。
相比个别穷县盖豪华办公楼、一顿饭吃掉十几万元的“大手笔”来,宁陕县让贫穷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教育新政,“省吃俭用也要把教育搞上去”的决心,体现出一种可贵的责任,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政绩。
教育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实力可以决定推行15年免费教育措施的难易,而能否推行主要还得看决策者的意愿。一些地方的领导之所以不愿这样做,是因为做好教育是“百年树人”,难在任内见效,减免学费增加不了GDP,更没有什么油水可捞。但这样的民生工程赢得的是人心,是很多孩子和整个民族更光明的未来。
据宁陕县教育体育局统计,高中免费教育实施后,该县初三学生流失率大幅下降,高中入学率大幅上升。我们相信,一个重视教育的穷县,告别贫穷的日子应该不会太远。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