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开展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我们调整充实了法制报告团和关爱工作团50个。参加会员633人;聘请法制副校长33人(每校1人);建立帮教小组152个,参加帮教会员647人,其中“五老”人员占69%,为全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工作的重点是积极探索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三进入”:进入学校、进入社区、进入家庭。具体做法是: 一、以“六个一”活动为平台。继续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进学校
学校是青少年普法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全区各中小学普遍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一是成立一个青少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关工委老教师、政教处、团委、少先队负责人、政治老师、班主任和家长代表为成员。二是制定一个青少年普法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和学生不同年龄等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普法工作实施方案。三是组建一支普法宣讲队伍,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政治老师、班主任和法制副校长参与,聘请关工委老同志、法院法官、律师为法制辅导员,组成宣讲团,有计划地定期为师生做学法辅导报告。四是举行一次启动仪式,如凤一小利用升旗晨会举行“关爱明天·法普先行”为主题的青少年普法活动的启动仪式,全校2000多名师生参加,校长作动员讲话,教师和学生代表分别发言,宣读了向全区青少年发出了《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好学生》的倡议书,并举行大型签名活动,把整个启动仪式推向高潮,全区各中小学的领导参加并观摩了此次活动。五是组织一个青少年普法教育的系列活动:1、开展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普法教育读本》,观看专家普法教育光盘,把学法列入学期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解答学生学习《读本》所提出的问题,组织主题班队会,让学生谈体会。2、认真组织“每月一主题”法制宣传活动,着重做好“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6.26”禁毒日,“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宣传周”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如凤阳路第二小学利用校园未星电视台,把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拍录下来,播放给同学们看,通过《法在我身边》、《校园新风尚》等栏目,更加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此举对孩子们来说,身边同学遵纪守法的好人好事会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更形象的榜样示范作用,对身边同学违反交通安全等不良行为被曝光,会感到羞愧,产生很大的震撼,更易受到教育。3、开展宣讲活动,学生普法,教师先学,首先组织法律专家对教师进行宣讲和培训。中小学生处于青春期,模仿能力较强,教师的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把所学到的法律知识可以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之中。其次对学生的普法宣讲采取大讲座和互动式的辅导课相结合。如十六中学邀请校法制辅导员、区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闻晓红庭长、李楼乡司法所施万军所长和派出所娄永进副所长来学校给全体师生做“珍爱生命、预防犯罪”的讲座,闻庭长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们介绍了相关法律知识,以一些典型的案例启示同学们正确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纠纷,教育大家要珍爱生命,预防犯罪。讲座刚结束,同学们纷纷围着三位辅导员,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他们一一为同学们解答,闻庭长还兴致勃勃地走进学生中,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开展法制教育体验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组织指导学生编唱守法儿歌、写学法体会文章,开展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编演文艺节目、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法、守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六是开展一个创建活动,全区各中小学都要积极开展争创“零犯罪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全面防范校园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氛围,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建设。
二、以“双创建”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进社区
近年来,区关工委紧紧抓住基层“双创建”工作,制定了评估细则,对“双创建”工作的内容进行了分解和细化,工作内容的具体化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进社区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要求,乡镇、街道、社区的“五老”和志愿者队伍在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社区比之学校有着更大的覆盖面,在社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是对青少年在校时间的重要补充和延续,学校放假时,青少年由学校涌入社会,一方面学生与社会接触机会增多,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教育由学校转移到社会和家庭容易出现管理空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是采取摸底登记,建立社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档案,管理在社区。治淮街道延安路社区、曹山街道和解放街道建新等社区开展了对在校中小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员子女的情况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建立起第一手资料,为青少年普法教育全覆盖做了基础性工作。二是组织“五老”和法制辅导员组成的法制报告团,普法进社区(村庄)。向广大青少年做法制报告3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4万多人(次),在寒暑假,我们根据中小学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宣讲内容,分类施教,增强学习教育效果。在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五老”报告团的同志注重把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放在突出位置,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普法教育结合起来,教育广大青少年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三是“大手牵小手”,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聘请法律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担任“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并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为“两劳”人员子女和家庭生活困难的青少年送温暖、献爱心,为曹山街道幸福社区的两名孤儿募捐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四是活动多样化,实践在社区。治淮、延安、东升和曹山等街道,组织青少年开展了“假期读书小组”,小学生遵纪守法征文比赛,组织观看预防青少年犯罪,禁毒板报展览和法制教育录像片,观摩党员入党宣誓,开展“远离网吧,文明上网”的自我教育等活动,蚌埠五中、三十一中的同学利用暑假到街道司法所和社区居委会担任助理工作,参加“普法江淮行”活动,亲身体验了社区的普法工作。五是抓好难点,帮教在社区。关注对失足、失范、闲散和有问题等特殊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是社区青少年普法工作的难点。解放、东风等街道关工委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教,社区成立了工作小组,做到“四个定期”即:定期家访、定期开展谈心和思想疏导工作,定期与家长交换意见,定期向学校了解情况,一旦发现有轻微违法行为苗头的问题青少年将其列为重点帮教对象,在学校、家庭、派出所片警的积极配合下及时对其进行教育挽救,达到社区无犯罪青少年的目标。
三、以家长学校为载体,积极推动青少年普法教育进家庭
我们积极探索以家长学校为活动载体,使普法教育工作进入千家万户。区关工委与妇联、教育局配合,中小学校的家长学校与社区(村)的家长学校,法制学校联手,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第一道防线。
一抓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从各中小学挑选思想素质好,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社区干部、“五老”人员、法制副校长作为家长学校的骨干老师,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聘请法律、医学、心理学等专家,通过内选外联,打造一支既立足本土,又具有专家水平的家教工作队伍。二抓家长学校示范课引领。对每学期课程进行总体安排,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有针对性地安排法制教育课程和讲座,并开展示范课的观摩活动,如市三十一中学家长学校的李老师在全市进行《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增强花季少年的免疫力》的示范课教学观摩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青少年犯罪的实例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感染力和实效性。三抓家长学校管理规范化。学校和社区都对家长学校进行严格管理,每年制定教学计划,填写家长学员花名册及听课出勤情况表,各中小学的家长学校还给每位家长做了学员学籍登记表,包括孩子姓名,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学习情况和受表彰情况等。要求各家长学校的授课做到“五落实”:教材落实、教师落实、课时落实、教案落实、教室落实。学校领导经常督促检查,并做好记录。四抓家教课题的研究,在向家长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老师们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家长们积极参加问卷调查,并展开热烈的讨论,大家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前兆进行了疏理和归纳,整理出8种不良行为:即(1)经常旷课是孩子要走下坡路的信号;(2)夜不归宿,往往使孩子处于危险境地;(3)小偷小摸的恶习不改,极易走上犯罪道路;(4)强拿硬要他人财物是犯罪的开端;(5)携带管制刀具特别会引发未成年人犯罪;(6)交友不慎容易走上犯罪道路;(7)迷恋网吧是犯罪的诱因;(8)易暴怒,爱逞强好胜,好打架斗殴的青少年,极易引发犯罪。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一是建议大家平时教育子女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尊重社会公德,从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二是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了征兆时,要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预防他走上犯罪道路。五抓创新家长学校办学形式,一是各中小学家长学校以年级为单位上大课,班级为单位上小课或座谈讨论,街道、社区集中举办讲座,有针对性的为家长传授法律知识;二是分类办班,举办隔代家长,单亲家长,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三是在农村中小学,以乡镇中心校家长学校为总校,村小设分校,总校统一教学指导,巡回授课,每年利用农闲或打工学生家长返乡过节期间,请来律师和法官集中对家长进行普法知识培训;四是开办网上学校传授法律,家教等知识,区教育局网站开通家长学校法制在线专栏,省级家教名校凤阳路一小的领导重视发挥每一个教师的聪明才智,家庭教育工作做得深入细致,更具个性化、人性化。如班主任晏艳老师个人办起网站,坚持每周写博客,与每位家长在网上交流,并自办班级小报《燕儿啾啾》,有“明星家长”、“家教专家”、“亲子阅读——全家共读一本书”、“法律知识知多少”、“超级同学”、“句子秀”等栏目,半月一期,深得家长赞赏,已形成自己的特色,此举已在全区进行推广;五是资源共享,学校与街道、社区联合办学,如曹山街道幸福村居委会和解放路小学联合举办家长学校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校完备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师资力量为社区家长学校提供有力的保障,东风街道勤俭里社区与国庆街小学,区检察院共同开办法制学校,使广大青少年和家长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延安街道胜利四村社区家长学校请区关工委副主任杨明和家教讲师团的崔老师做《珍爱生命刻不容缓》的专题报告,教育家长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治淮街道光明街社区组织辖区中小学生、家长开展“争做双合格公民”即做合格家长、合格学生系列活动。区教育局关工委和区妇联在东升街道和解放二路小学举办“为国教子好家长经验交流会”。两站社区居委会有两户居民,曾经因买菜(买菜要撇菜叶,卖者不让撇),发生争吵。两站社区举办家长学校后,这两人才知道原来生活在同一个社区,两家的孩子同在解放二路小学上学,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买菜的居民了解到卖菜的是一位下岗工人,生活过得很不宽裕,她主动找她聊天,并送她100元和衣物,现在两个家庭成了好朋友相互来往。社区居委会主任高兴地说,没想到家长学校法律知识的普及,不仅化解了她们的矛盾,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深了相互理解,促进了邻里团结,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编者:此事迹生动感人)
青少年普法教育“三进入”工作的开展,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能够利用各种教育阵地增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引导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充分发挥“五老”在青少年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关爱明天·普通先行”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合力,不断谱写我区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