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关工委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关工委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从基层工作抓起,工作重点向基层转移;组织网络向基层覆盖;“五老”队伍向基层扩大;各项活动向基层延伸。同时,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了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是基层组织网络建设不断完善。我们本着“纵到底、横到边”、不留空档、杜绝死角的原则,每三年进行一次改选,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充实调整。全县27个乡镇办事处,1177个行政村,66个县直单位,23个县属企业,450个中小学,2011年底普遍进行了一次关工委(办)班子改选。目前,大部分关工委主任是由主要负责人或党群负责人兼任的,其中有2500名是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被充实到关工委领导班子或“五老”队伍中。全县有班子、有阵地、有活动的一类班子占73%,二类占20%,三类占7%。80%的村关工办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并挂上了牌子,有420个行政村关工办建起了文化大院,文化书屋,关爱广场,配备了多种文体器材,购置了近40万册图书。从而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和“三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二是阵地和示范点建设更加巩固。全县已挂牌命名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18处,法制教育基地17处,科普教育基地12处,改革开放成果基地11处,各基层关工委组织也相应挂牌命名了一批基地。每年利用清明节、五一节、国庆节及各种教育基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20多万人次。确立了91处中、小学,13个县直单位,108个行政村作为县关工委工作示范点,指导和带动基层关工委工作。三是“五老"队伍进一步壮大。通过组织推荐、邀请、动员等方式,全县“五老”队伍已达1.5万人,其中骨干3700人,分别担任了政治思想宣传员、校外辅导员、科普指导员、关爱救助员和信息监督员等。老同志尽职尽责,主动作为,倾情奉献,成为基层关工委组织开展活动的主力军。四是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例如县教育局关工委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把“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和才艺培养”三项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之中,明确指出以教育部门为主管,中小学生为重点,“五老”队伍为督导,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促进“三项活动”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古营集镇中心校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的活动;魏湾镇中心校利用国庆节开展“感恩祖国、从现在做起”的活动:王集镇中心校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大集乡组织100多名学生参加书法大赛等等,既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化基层班子,解决好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开展基层关工委工作,关键是搞好班子建设。原来,一些基层班子成员中,有的认为自己已经退休了,该松口气、歇歇脚了,不想再承担这个责任;有的认为关工委工作是件新事,心里没数,不知从何做起;也有的认为自己离职后,说话不硬,办事不力,工作不大胆等等。针对这种情况,通过传达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统一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工作热情,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编发关工委工作手册等方法,使基层关工委班子成员尽快了解和熟悉工作,找准位置,进入角色。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冯中山,青蝈集镇党委书记张思珍,为抓好关工委工作,对提出的“一、二、三、四、五”任务目标,他们写在本子上,记在脑子里,带头落实在行动上,抓点带面,很有起色。仵楼乡党委书记李玉国,为解决全乡280名留守儿童就学难、吃住难、无人管的问题,亲自拨付资金,办起了一处关爱幼儿园和卜6年级的完小。学生全部在校吃住就读,并建立了书记、教委主任深入课堂不定期听课制度,赢得了全乡外出务工人员的高度赞誉。
二、发挥“五老”作用,解决好力量不足、渠道不畅的问题。基层关工委工作面广量大,单靠关工委自身“包打天下”,势单力薄,而年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求各基层单位动员他们参加 “五老”活动,逐步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好、层次高、有热情的“五老”工作者队伍;一方面加强指导和培训,使他们在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中,不仅发挥好组织、宣传和协调作用,而且还能及时了解和反映青少年中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成为关工委工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2007年,针对五老人员反映比较突出的农村贫困生救助问题,县关工委非常重视,很快联合县电视台举办了“关爱无限、情注未来”大型募捐晚会,利用捐助的13万元资金,在全县广泛开展了“双千双百’’救助活动,连续三年为千名儿童免费保险、千名儿童免费查体,200名特困生每人发放300元救助金。近两年,又开展了“百千万”救助活动,为儿童查体扩大到万名规模,并对重点乡镇的贫困生进行了跟踪救助。
三、丰富活动载体,解决好活动单一和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问题。这几年,基层关工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活动。比如开展的法制教育、文明上网以及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和才艺培养等活动,既注意提高了青少年的整体,又能体现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要求,取得了明显效果。梁堤头镇李庄行政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兼关工办主任李志轩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关爱救助活动。为方便儿童上学,利用集体积累,铺修了五条柏油路,并安装了路灯。同时,对每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分别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县三桐中学为把“三项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发动师生自编自选了四个小册子,即录有42首革命歌曲的《红歌选》、30名学生的书信《感恩录》、13名大家的《名人诗词选》及《才艺成果展示录》,多次成功举办了“古诗词吟诵会”、“红歌演唱会”、“才艺成果展览”。县一中还通过开展校园文化、学习竞赛、节日庆祝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四、抓好三个方阵,解决好工作指导不力、活动难以深入开展的问题。为克服工作一般化,推动基层关工委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把全县基层关工委工作划分为教育系统、乡镇、县直单位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按照县关工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抓好落实。县关工委及时召开会议或深入到基层了解情况,加强指导,协助解决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方阵之间做到密切配合,相互学习,争创一流工作。通过这种方法,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关工委的责任意识,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检察院关工委为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与矫正工作,坚持开展“不再让雏鹰折翅”的法制教育活动,他们自编教材,先后深入到20多个乡镇和驻城中学,上法制课40多场次,受教育人员达20多万人次。同时,根据各科室的职能,建立关爱活动指导小组,对需要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关键环节、量刑建议、帮教措施、维权热线上,充分体现了关爱精神,对19名可捕可不捕的未成年犯给予从宽处理,其中有12名未成年犯复学,3名高中学生顺利参加了高考。县妇联、县供电公司关工委联合与“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的高耀洁教授一起,同落户在苏集镇的河南省7名艾滋病遗孤建立了帮扶关系,定期走访,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并采取“上一堂用电安全教育课、落实一次家访、组织一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单位的做法生动感人,说服力强,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五、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好工作无计划、不规范、抓而不死的问题。基层是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阵地,不仅要有健全的组织体系,而且要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对基层关工委工作,县关工委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年年有部署,月月有活动,事事有人抓。各基层关工委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学习、会议、财务、文书、档案、培训、表彰等各项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有序地开展工作和活动,防止抓而不死、停停抓抓现象的发生。在创建“五好”关工委和“基层工作年”活动中,为把“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我们及时将创建目标细化分解,制定了“十有”目标,即有组织、有班子、有队伍、有阵地、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帮扶、有效果。各基层关工委组织对照“十有”,拾遗补缺,逐项落实。对此,县关工委还开展了“关工委工作基层行”活动。全县划分为五个工作片,每片由县关工委领导带队,分别深入基层单位,通过走访、座谈、召开调度汇报会等形式,既掌握了面上的情况,又总结推广了一大批有说服力、有棱角、有指导性的典型。使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去年年底,我们在全面总结、反复筛选的基础上,收录了近百个典型的216幅活动照片,编印了1000册《牵手》画册,分发到各级领导及各基层关工委,起到了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激励效应。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