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榜头镇有39个村(社区),户籍人口16.5万人,加上从全国各地涌进来的艺雕和木匠等产业工人4万多人,常住人口达20多万人。据统计现居住我镇的青少年有5万多人。镇党委和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关工委的工作体量大,责任重大,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所以镇党委书记郑群星同志亲自兼任镇关工委主任,由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傅开满同志专抓关工委工作,把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问题》摆在重要的工作议程,并把关工委工作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动员“五老”参加关工委工作,并调整充实各级关工委组织。现全镇有关工人员1880多人,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已形成以党委为主导,老同志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三位”一体教育良好格局,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了本地区的社会稳定,产业持续发展。
一、加强班子建设 汇聚“五老”合力
我镇虽然人杰地灵,“五老”资源丰富,但是如何充分开发“五老”资源,引领老同志热爱关工事业,使他们人到,心到,工作到位,需要从加强各级关工委的组织建设入手,搭好各级关工委工作平台。同时进行业务指导,为老同志老有所为创造有利条件。
1、加强班子建设,结实关爱网络。我镇按县关工委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闽委办(2011)50号文件和莆委办(2011)79号文件以及仙委办(2011)70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各村(社区)的关工委班子建设,按文件规定,村级关工委主任必须由书记或主任兼任,做到办公的经费和地点有保障。郑群星书记要求各村(社区)的关工委主任要采用各种办法聘请“五老”中有威信,有能力,乐于奉献的人来加强充实壮大关工委队伍。一是要求领导要亲自登门聘任合适的人选,甚至要多次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二是请“五老”动员“五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用一带一的良好连环效应,形成人人为关心下一代的舆论导向。三是要关爱老同志,对老同志要做到政治上关心。如东桥社区推选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郑曰锦同志为本届的镇人大代表。生活上尊重,逢年过节要让关工委的班子成员享受同级干部的礼品待遇……四是要为关工委的工作提供各种方便。如镇政府就特地交待办公室的同志,关工委的老同志下乡需要车辆时应优先安排。对关工委提出的困难问题总是优先解决,尽量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由于镇党委采取人性化的管理举措,使关工委的队伍不断壮大。现全镇各级有关工委人员385人,关爱组人员686人,志愿者人员810多人。全镇已建成一个网络完整的关爱组织队伍计1880多人,做到各个自然村的每个角落都有关工人员活动的声音和影子。如泉山村每个关工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为青少年的帮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训关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在夯实基层组织的基础后,关工委主任郑群星同志就马上指导镇关工委的同志以镇老年大学和各村(社区)的老年学校为阵地,集中精力抓关爱服务的业务培训。他提出要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通过宣传培训达到:人人树立一颗爱心;增强二种意识,即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了解掌握“两失”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及时转化矫治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把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为青少年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搭桥铺路;提倡四种攻心教育法,即以情爱攻心,以法律攻心,以帮扶攻心和对比法攻心。各基层的关工人员都把四句话当作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
二、坚持“三教”一体抓,疏堵结合常规化
实践证明,采取家教、法教和职教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案,不但对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堵引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而且能提高公民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1、宣传家教,提升家教质量。经过调研,关工委的同志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编写了《避免家教误区》、《诚信是为人处世之本》、《家教是人生成功的基石》、《讲党史、育新人》、《自觉遵守和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家教宣讲材料,计印发1万多本。先是利用老年大学阵地进行宣讲培训,接着又在各村(社区)的老年学校辐射宣讲,扩大培训范围。由于良好的授课舆论效应,许多家长宁可放弃每天能挣几百元钱的机会,向老板请假去听家教宣讲会。许多村的与人数都是一次更比一次多,如南溪,芹山和象塘村的与会人数都达到近300人。
莆田市电视台记者也闻讯特约到下昆,溪尾、紫泽村进行家教采访,并在市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中播放几天。据去年至现在统计,69个村(居)的受教育人数达7200多人。
我们每年都召开一次有各村(社区)和各种中小学关工委参加的家教经验交流会,借以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家教质量,同时探讨家教的新问题,为研究编写家教的新课题提供思路依据。
2、普及《两法》,增强守法意识。为在未成人中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我们采取了多元化的举措。一是向社会集资印发了“两法”小册子3万多册,使未成年人人手一册,并落实解读责任,帮助他们认真地通读几遍。二是请综治部门配合,以老年大学为阵地,每年为各村(社区)和中小学培训法制宣讲员130多人。然后,在各中小学和各村(社区)开展相对应的辐射培训。这样多层次,多方位的辐射宣传,在全镇大造普及“两法”教育的舆论。三是镇关工委组织法制教育宣讲队,每年深入46所中小学对师生进行“两法”教育讲座一次。宣讲员用典型的案例,联系现实的剖析,提高了学生对守法重要性的认识。四是在各中小学举行普及“两法”的知识竞赛,让广大学生在乐于参与中激发出学法、知法的积极性。五是要求各村(社区)的关工人员在对“两失”青少年谈话时,要把“两法”当做必谈的内容。只有警钟长鸣,才能提醒青少年的守法意识。
3、就业培训,关爱服务到位。心理学研究表明,适时适度地帮扶就业是引领年青人奋发向上的主要心理诱因。所以镇关工委始终不
渝地把“两失”青少年的培训和就业关爱到位。要求各村(社区)关工委要建立花名册,及时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就业情况,并及时上报镇工委,研究采取相对应的职业培训措施。
发挥部门合力,办好培训基地。2009年由镇关工委牵头成立“榜头镇工艺培训中心”,制定“6660育人工程”规则,创办榜头二中职校,工艺城艺校和坝下中心夜校三个培训基地。几年来,有近万人的各类工艺学员经结业考核,取得合格证明。为本地区的仿古业发展培育了各种优秀人才。
建立服务网络,落实就业到位。镇关工委把青少年的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到位。通过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就业情况,对暂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我们就组织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去做企业老板的思想工作。所到之处的老板都为老同志真诚的爱心所感动,欣然予以安排。
三为有爱心多奉献,敢教浪子金不换。
述语说得好,“亡羊还需补牢”。我经过调研,认真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原因:①父母离异,家教缺失;②钱多了教育孩子的时间少了,“留守”孩子也多。③受网上谣秽思想的毒害,分不清是非。④受地区“富”负面的影响,不知道从实际出发乱花钱。⑤父母过分宠爱,过分相信孩子,导致监管不力。⑥受财多生霸道的影响,唯我独是。如象洋村杨良仙经过坝下桥头时就被人无缘无故地砍致轻伤。执法人员问凶手为什么行凶?他回答真令人莫明其妙,“我看他不顺眼”……
我们根据青少年犯罪后的失志又失态的思想状况,就倾注爱心进行呼唤。采取特殊的关爱措施,组织专门的帮教小组,落实各自的帮教责任,商定统一的帮教思路:首先摸清帮教对象的思想表现情况。接着用爱心启迪法:即以爱攻心,以情感人,以法晓人,以理服人。又设法帮助解决具体困难问题。“五老”人员在实践中采取许多创造性的工作方法是卓有效的。如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还有用爱心围攻法,轮攻法等。只要用诲人不倦的暖情去感化他们悔改的良知,点燃他们奋进的心灵火花,就能救治每个失足的青少年,使浪子回头。如上坤村青少年陈开丹,因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犯罪原因是因为父母疼爱,过于相信孩子的话,认为儿子每天都去工厂上班,就疏于说服管教。其结果是儿子经常不上班,和浪荡哥儿们迷上吃喝玩网吧,导致走上犯罪之路。陈某在狱中精神萎靡不振,其父母痛不欲生,担心儿子改造不好再出问题。
村关工委十分关注对其的帮教工作,经研究决定把帮教工作做到“高墙内”。一是协同其父母经常去探监,并带去礼品和法制教育等有关书籍进行问候,使他感到乡亲和地方政府没有唾弃他,大家都在希望他能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二是邀请曾失足后能振作精神走上致富之路的典型人物一起去探监,对其进行现身的说服教育,使他明白知罪能改是男儿自强的本色。三是邀请和他相处较好的优秀青少年配合进行帮教工作。村关工委用招招爱心屡屡真情,终于打动了他的心,决心认真进行思想改造,于今年一月份释放回家。村关工委听到他的第一句话:“谢谢您们的关爱,您们辛苦了!没有您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从几个月的观察中,觉得他确实变了样,能听从长辈的教导,重新干起雕刻的本行。诸如此类,不能一一列举。
总之,我们的许多工作还在探索之中,需要领导和行家的引领指导,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总结创新。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