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区“绿色网络之家”建设始于2005年。当时,浙江省关工委为了根据“绿网工程”的要求,决定在全省建设十家新星网电脑室,我区柴桥街道芦南社区有幸成为其中之一。该电脑室自当年11月建立以来至今共接待未成年人近15000余人次,为青少年开启了一条免费上网的绿色通道,深受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
并于2008年11月被市关工委授于“宁波市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阵地”。
北仑区关工委紧紧抓住芦南社区电脑室成功的契机,先后在新碶街道大港社区等筹建了9个“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并定。期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目前全区的各绿网之家拥有184台电脑,几年来累计接待未成年人达25000余人次,累计上网时间达62000余小时。 “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成了北仑区关工委努力打造的工作品牌。
一、多管齐下,构建健康上网的安全岛
1.提高思想认识。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虽有消极影响,但更多的是积极作用,海量的各类信息对未成年人获取各种知识、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我们认识到,对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堵截不如疏通,要想办法让他们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使用互联网。我们抓住了省关工委在我区设点、市关工委挂牌的契机,统一思想,按照“想青少年所需”的工作方针,在柴桥街道芦南社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区委、区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其他5个社区成立了首批“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为青少年健康上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构筑安全篱笆。“绿色网络之家”成立后,为了能让青少年健康上网、避免成为变相网吧,区关工委首先统一为各“绿色网络之家”安装了绿坝过滤软件,确保不良信息能被及时过滤。同时,要求所在社区关工委与到“绿色网络之家”上网的青少年家长签订上网协议,上网青少年凭学生证或身份证登记上网。还出台有关制度,规定开放时间以双休日和寒暑假为主,即周六、周日下午14:00至16:00,寒暑假期间周一至周五14:00至16:00;青少年可以在管理人员监督下单独上网,也可以同其家长共同上网。电脑室聘请了“五老”或志愿者长期担当指导人员,保证了青少年上网的安全性。
3.正面指路引领。各“绿色网络之家”成立以后积极利用传统节日及国家重大活动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为上网学生们推荐了“博看网”、“中华读书网”等五个实用的学习网站,把网址做成小书签贴在每台电脑桌面前。这项举措既能有效督促孩子们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扩大学习视野,又能在绿色网站上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故而深受青少年的欢迎。
二、想法设法,扩大绿网之家的覆盖面
1.以点促面,不断扩大绿网之家覆盖面。为了能让全区更多的社区(村)为青少年提供安全、便捷的上网场所和科学向上的绿色网络信息空间,2009年初,区关工委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新增了5个社区(村)五家电脑室。区关工委与文广局还专门召开大会向新增的五家单位和原来的柴桥街道芦南社区开设的计算机房统一颁发“北仑区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牌匾。2012年,区关工委在区工商分局的支持下,利用一批由区工商分局从黑网吧“缴获”的经过公示期后的电脑,经过测试后在其他4个社区新筹建了4家绿网之家,今年暑期已正式对各辖区内的青少年开放。至此,“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从最初的1家发展到10家,从15台电脑发展到180余台电脑,绿色网络覆盖面已占全区街道乡镇的三分之二以上。
2.以“老”带“新”,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水平。我们主要从不断提高管理者业务水平上下功夫。区关工委树立了芦南社区绿网之家的“五老”管理者一一金芸文阿姨,为各绿网之家管理者学习的榜样。金阿姨自芦南社区电脑室开办以来一直是那里的志愿者,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实践经验,区关工委每年召开的2次培训和总结会议,我们都推广她的管理经验。区关工委办公室还成立了全区绿网之家负责人的QQ群,做到了在工作中相互交流、资料共享,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为了进一步抓好“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的阵地管理,提高管理者队伍素质,区关工委还组织各绿网之家负责人先后赴永康市“阳光网吧”、海宁市少儿绿色上网中心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不断增强阵地管理水平。
3.以旧换“新”,不断拓宽设备更新途径。电脑设施的更新是绿网之家得以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最初的柴桥芦南社区绿网之家是由北仑区关工委建设、柴桥街道关工委指导芦南社区关工委管理的。建设和维修费、上网费由北仑区关工委承担,社区关工委负责安排“五老”在电脑室轮流值班,社区承担电脑室使用发生的电费。北仑区委、区政府领导对“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建设非常支持,每年下拨给关工委10万元建设和修理维护经费。为了更快地推进“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建设,满足各基层关工委对扩大绿网之家的需求,区关工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将顾国和中学和北仑中学更新换代下来的电脑先后武装了慈岙村和峰城社区绿网之家,将区工商分局历年来从黑网吧缴获的电脑经过合法程序后提供给关工委绿网之家挑选使用。还与区工商局达成协议,今后所有从黑网吧缴获的电脑在公示期后都由区关工委优先挑选到各绿网之家使用,使绿网之家“旧”换新有了一定的保障。
三、持之以恒,发挥校外教育基地的功效性
1.满足了青少年正当的上网需求。按照规定,社会经营性网吧是不能够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的。随着经济发展,目前大多家庭都配备了电脑,但很多家长担心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放心让孩子在家上网。青少年有求知和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合理欲望,我们创建的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解决了社会网吧不许上,家里没法上(无电脑家庭)或不让上(父母不同意)的问题。目前全区每年各绿网之家服务青少年约有8000余人次,累计上网时间20000余小时。绿网之家满足了青少年的正当上网需求,同时也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2.增加了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又一新平台。各绿网之家利用这一平台所开展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如在清明节前夕,绿网之家青少年开展绘制小白花祭奠先烈活动;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举行“爱国爱党爱家乡”的绘画比赛;在奥运会期间组织青少年网上看比赛;在世博会期间带领前来上网的“小候鸟”网上游世博;平时各绿网之家会举办一些打字比赛、编印小报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提高了青少年计算机操作水平,又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引导他们在快乐健康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解决了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健康的网络给青少年的帮助是无穷大的。喜欢“博看网”的孩子,增强了他们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知识量;常在“中华读书网”游览的青少年,找到了家庭和学校看不到的书籍;一部分贪玩的孩子,也能从益智类游戏中享受到短暂的快乐;有的农家孩子甚至能在网上帮助父母销售花木;有的外来工子弟为全家在网上订购春节回家的车票等。 中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陈田和省关工委副主任江坪同志在实地视察青少年绿色网络之家时,对我区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工委的良好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