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把学校教育向社区拓展,向家庭延伸,使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良性互动,实现“三结合”。我们非常重视依托社区在“五好关工委”创建过程中形成的良好基础,把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组织到社区、吸引到社区。
1、依托社区的组织优势。通过多年的创建活动,我街各社区有一支有热情、有激情、有责任心、组织能力强、工作卓有成效的社区关工队伍,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根据未成年人需求制定“菜单式”计划。社区党组织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区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工作规划,发挥社区工作网络进家入户的优势,每年年初特别是寒暑假前夕,给合社区实际,从未成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搜集起来,进行归纳整理,精心设计适合本社区开展的活动,列出“菜单”,并以“致家长书”的形式发给学校和学生家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安排,确定参加活动的具体内容。二是办好社区家长学校。家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的地位特殊,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首先要提高家长的素质。近年来,我街各社区利用寒暑假,组织老专家为家长讲授了“家庭教育如何转变观念”、“家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家庭教育的隐含性所带来的不同结果”“隔代人科学教育方法”等专题,受教育家长达到500余人次。同时开展了“做称职母亲”课堂、儿童心理讲座、亲子倾述沙龙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各社区还把家庭教育与创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等活动,大力官传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三是创办“蒲公英课堂”。针对社区内孩子放学家长尚未下班,许多小学生放学后没人管的问题,乐园社区首创了“蒲公英课堂”。由于“蒲公英课堂”承担起放学后对未成年人的看护和教育责任,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使学生放学后有了去处、有活动、有管理,收到了学生欢心、家长放心的良好效果。
2、依托社区的队伍优势。备社区多渠道、多层面发掘社区内的各 类人力资源,把这些资源动员起来,整合起来。一是“五老”人员队 伍。各社区聘请热心社区公益的“五老”人员作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教育的宣传员、辅导员和监督员。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传承、引导、保护和关爱作用,对未成年人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电机社区“五老”代表张德详老师,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乒乓球学校和美术雕塑培训班,在身边吸引和凝聚了一批未成年人,在体育活动和艺术学习中提升了未成年人的文化修养。健康地区3处网吧,均有2名“五老”自愿义务担任监督员。乐园社区网吧监督员盛明玲和电机社区网吧监督员田志清还分别深入到地区的华文中学和动力小学为学生们上网络道德教育课。目前,全街拥有一支138人以“十大员”为骨干的“五老”队伍,其中“十大员”44人。各社区对“五老”队伍实行随进随出的动态管理,年龄偏大、身体不好的“五老”可随时退出,新退下来的老同志可随时进入。二是各类志愿者队伍。各社区均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招募志愿者专职从事社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问题青少年帮教工作、青少年维权、社区青少年教育培训、社区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等工作,进一步充实了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力量。其中,乐园社区在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协会招募的35名研究生志愿者组建成专门针对孤困儿童的志愿服务队,6年来,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以梯队接力的方式坚持为35名孤困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学习、生活、心理辅导,并组织参观工大校园、航天馆等有益于孤困儿童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多个贫困孩子考取了重点院校。在哈工大志愿队的带动下,社区图书馆的志愿者经家长同意把放学后没有大人照顾的孩子集中到社区,集中辅导孩子们写作业、阅读课外读物、进行文体活动。三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队伍。各社区把志愿参与志愿服务的中小学退休教师、公安、司法及其它专业人才组织起来,成立未成年人关爱团,采取“一帮一”、“众帮一”、“一帮众”等帮教形式,对辖区内那些违法失足青少年和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帮教,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利用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由社区工作者和“创城社区文明大使”组成宣讲团,开展“讲述身边的感动”、“创建文明哈尔滨,不在我身上失分”等主题宣讲活动,在帮助和关爱未成年人的同时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法制、科普等方面的教育,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为帮助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乐园社区在全区首创了“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室”,辖区单位五院的专业医师以志愿者身份定期到社区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疾病义诊。社区青年志愿者王东莹是有国家正规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主动义务担任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员,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未成年人进行单独的心理咨询引导,为他们解疑释惑,受到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欢迎和称赞。
3、依托社区的阵地优势。各社区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作用,把未成年人吸引到社区中来。一是建设社区阵地。2011年,街道多方筹措资金6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200多平方米的中心社区办公楼,其中社区青少年活动场所使用面积达到1200多平方米。设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棋盘室、乒乓球室、台球室、青少年之家、多功能厅和社区学校等,高水准配备了乒乓球台、台球桌、健身器材、音响、舞台等设施,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延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二是拓展外部基地。利用辖区内有生态园、黛秀湖两大公园的优势,以社区、家庭为单位,经常性的举办未成年人文艺演出、家庭文艺大赛和幼儿才艺比拼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陶冶了未成年人的情操。同时,各社区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发外部共建教育基地,在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院设立了科普教育基地、在职业技术学院设立电脑培训基地,在苏宁团设立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在派出所设立法制教育基地。通过拓展外部教育基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走出家庭、学校和社区,走向社会,进一步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三是整合社区资源。各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共建优势,积极发动社区辖区单位将其设施场地提供给社区共享,社区辖区单位的室内外文化体育场所如电机厂文化宫、电机厂教育中心、市电业局职工活动室、华文中学和电工小学的电化教育室和操场等均定时无偿向未成年人开放。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