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集团公司关工委立于1986年,现有基层组织42个,“五老”3286人。在公司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组织“五老”队伍,积极开展“学知做”雷锋活动,向广大青年职工和中小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公民道德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充分发挥广大“五老”的政治优势,以不让一名鞍钢困难职工子女辍学为目标,自掏腰包,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坚持十六年开展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鞍钢关工委连续多年被辽宁省、鞍山市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2007年被辽宁省委组织部等4部门评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辽宁省关工委、省文明办评为“全省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有22名同志先后被评为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1名同志荣获辽宁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标兵称号,1名同志两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一、提高思想认识,发挥政治优势。把捐资助学活动作为向雷锋同志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行动
1996年春节刚过,鞍钢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并邀请公司团委书记参加,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帮助鞍钢下岗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当时鞍钢集团公司正处在改革、改造的攻坚阶段,工厂合并,机构精简,部分职工下岗,公司资金也非常困难,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的鞍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急公司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决心以微薄之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困难职工奉献爱心,作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具体行动。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鞍钢关工委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基金会”。老同志自掏腰包筹集资金为困难家庭子女就学提供帮助。会议还提出一个口号:“决不让一名鞍钢困难职工子女辍学”,号召鞍钢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为困难职工子女献一份爱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把这项活动开展好,公司关工委专门制定基金会的章程,规定了基金会的性质、任务和资金的来源、使用、保管等管理制度。
献一份爱心,尽一份责任,为企业分忧,为困难职工解难是鞍钢关工委开展捐资活动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主要抓两项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在公司召开的关工委主任会议上,鞍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谭福润就成立基金会的目的、意义和基金会的章程向老同志进行宣讲,动员广大“五老”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微薄之力,用我们的爱心去帮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公司关工委领导带头捐款,公司关工委以《情况交流》简报的形式,及时准确地把各单位捐款的好人好事进行宣传,把每个单位捐款总数及每位老干部捐款数额也登在简报上,极大地调动老同志捐款的积极性。公司机关离休干部袁洪斌家里子女多,生活并不十分富裕,仍主动捐款1000元资助困难学生。二是对捐款进行登记建帐,专款专用,并责成一名在职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管理。
基金会成立16年来,先后组织16次大型捐资助学活动,共捐款66.5万元,资助鞍钢困难职工子女1064名,每名学生每学期资助金额分别是大学生1000元,大专生800元,中学生500元,小学生400元。这项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鞍钢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扬。
二、开展多种资助形式,采取自愿结合办法,充分调动广大“五老"的积极性
我们在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中,注意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开展多种资助形式,注意尊重基层单位和个人资助对象的选择权,让他们自觉自愿地结合,甘心情愿地资助(因为有些老同志做好事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这样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资助形式:一是采取统一组织捐款,由公司关工委集中开展捐款活动。从1996年开始到今年8月底,全公司共组织16次大型捐款活动,举行大型助学捐赠仪式16次。捐赠仪式上有各基层单位关工委主任参加,学生和家长代表发言,会议气氛隆重而热烈,老同志的思想得到升华,学生和家长也深受感动。二是发挥基层关工委作用,采取定点包人捐资助学。鞍钢房产建设总公司关工委资助岫岩县偏岭镇汤家卜小学生蒋文莉,(当时国家还没实行中小学免费教育)她父亲腿有残疾,母亲是精神病,家庭生活非常困难。4年来,房产建设总公司关工委的老同志先后6次去她家,共捐款1200元,捐衣物56件,为从根本上帮助她家脱贫致富,还给她家买6只羊,现在已经发展到20多只,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他们的事迹先后被《辽宁日报》、《鞍山日报》登载。2003年,鞍钢矿业公司设计院关工委积极参加定向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希望工程、百万爱心”活动,经团中央“希望工程”办公室介绍,确定他们与陕西省麟游县两亭乡马家仙村村民杨应绪之子杨学锋小学生结为助学对子,以每年两次,一次学费20元分期提供助学金的形式,资助杨学锋同学直到小学毕业为止。矿山设计院关工委的老同志决不失言,他们从小杨二年级开始资助,一直到小学毕业从未间断。这期间,院领导也都加入了资助行列。资助活动开展后第二年的一天,老同志收到一个包裹,里面夹着一封信,信中写着:是你们这些关心下一代的老前辈们的资助,才使我的孩子得以重返校园继续学习,我们全家人真的不知道如何回报你们这些好心人,我们村的人没见过雷锋,但村上的人说你们做的事像雷锋,我们这个地方很穷,这点核桃仁是我们自家院子核桃树结的核桃,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一个核桃,一个核桃砸出来的果实,核桃仁虽少,却是我们全家人的一份心意,请你们收下。关工委老同志看着这些核桃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哪是一点点核桃仁啊,这分明是贫困山区乡亲的一颗颗滚烫的心,里面凝结着两代人友爱互助的深情厚意。三是关工委成员自己选择资助对象,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鞍钢股份公司一炼钢厂离休干部韩维玉,从2002年初开始资助两名因父母离异,家庭生活困难的初中生,直到毕业。
三、树立先进典型,弘扬雷锋精神,使捐资助学活动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为把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使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鞍钢关工委的领导每年在布置和检查工作时,总是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发现、宣传、树立典型,弘扬雷锋精神,以此来带动捐资助学活动深入开展。离休干部,原鞍钢钢研所所长关山同志,把国家给他的政府津贴1.5万元全部交到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鞍钢股份化工总厂是伟大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工作过的地方,化工总厂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房洪瑾同志以雷锋为榜样积极参加捐资助学活动。他从1997年11月到共青团鞍山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报名要求资助特困少年儿童开始,到现在为止已经连续资助30名素不相识失学儿童,十多年来,总计捐款3.2万元。他平时生活很节俭,自己想买台自行车都舍不得,却花846元钱给他资助的残疾小女孩张璐璐买一辆折叠式轮椅,张璐璐是鞍钢原烧结总厂退休老工人的孙女,患先天性脑瘫,不能行走,自幼父母离异,失去母爱,父亲无职业,是靠爷爷的退休金养大的,是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救济的特困户,房洪瑾与她结成资助对象后,几次带她乘出租车去游览鞍山市公园和风景区,坐电动车,看各种动物,张璐璐说:这是她长到11岁第一次到公园来玩,非常感谢鞍钢关心下一代的老爷爷、老奶奶,她说这个房爷爷真好。五年来,他30多次去张璐璐家,每次去都带些礼物。如春节送饺子、生日送蛋糕、正月十五送元宵、五月节送粽子、儿童节送文具及故事书、八月节送月饼等等。房洪瑾说:我就是要通过自己努力让她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享受到一个正常儿童应该享受的童年欢乐。鞍钢关工委就是通过抓住这些先进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采用三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宣传。一是利用报纸、内部刊物和制作音像品,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宣传营造一种捐资助学光荣,老有所为光彩的社会氛围。二是邀请他们在公司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介绍经验,让大家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更好地推动这项活动的开展。三是在公司召开的老干部工作会议和关工委会议上对捐资助学活动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像关山、房洪瑾,杜枫等同志,多次被鞍钢公司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标兵称号,戴大红花、坐主席台,鞍钢公司领导亲自给颁奖。通过这些活动使鞍钢关工委组织的捐资助学活动开展的既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又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老同志们表示:今后还要加倍努力,把捐资助学活动搞得更好。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