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领导讲话 > 正文

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在江西省关工委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江西省关工委系统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

刘 上 洋

(2008年8月21日)

同志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培养教育什么样的青少年、用什么培养教育青少年、怎样培养教育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下大力气在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尤为重要。今天,举办这个培训班,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这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成为广大青少年共同的精神支柱,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青少年代表未来,青少年创造未来。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国家的安危福祸,事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所以形象地说:“要想国强家兴春常在,就要多多关心下一代。”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青少年成长。毛泽东同志曾热情地鼓励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江泽民同志曾说:“从一定意义上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做好青少年工作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广大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据2005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4至29岁青年共有2.8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22%。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省户籍人口中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1257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青少年全面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当代青少年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斗争的迫切需要。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加尖锐。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把他们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推行、扩张到世界各个角落。他们始终把在中国实现“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上个世纪末,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制定了对我实施“和平演变”的《十条诫令》,其中有3条是专门针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诱惑和腐蚀的。比如第一条:“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等等。进入新世纪以来,西方敌对势力针对我国广大青少年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又不断加剧。

一是传媒渗透。当前国际舆论的话语权基本上掌握在西方媒体手中。这种“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据有关资料,西方主要国家和敌对势力在我周边地区设有31个转播台,每天使用普通话和5种我国方言、174个频率对我国播音62小时35分钟,同时,在我国上空有419个卫星电视频道,其中仅美国就有104个。他们利用广播电视节目,不遗余力地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企图影响我国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从内容上看,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90%以上是负面报道,竭力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国。目前,“中国威胁论”仍是西方媒体报道我国的重要主题,而且“中国威胁论”有很多版本,比如“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中国食品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软实力威胁论”等等,这些反华宣传,千方百计损害我国形象,消解中华民族凝聚力,破坏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二是文化渗透。西方以各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比如,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广播电影电视产业集团,控制了世界75%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其电影已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占据世界电影市场总票房的2/3,仅《泰坦尼克号》一部影片的利润就高达18亿美元。又比如,近年被译成65种语言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引进中国就迅速刮起一阵“魔法风”,《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在2005年第4次来到我国,首映三天便狂卷3329万元的票房。近日在我国上映的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10天的票房就超过了1亿元人民币,成为最卖座的动画电影。西方文化已经深深影响中国青少年一代,据调查,中国青少年喜欢日本动漫的占60%,喜欢欧美动漫的占29%,喜欢中国动漫的仅占11%。目前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冲击很大,除了以进口大片为代表的影视文化外,还有音乐文化(如嘻哈音乐)、体育文化(如NBA)、娱乐文化(如迪斯尼)、服装文化(如牛仔裤、棒球帽、耐克鞋)、商业文化(如沃尔玛)、餐饮文化(如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等,在中国青少年中广为流行。以麦当劳为例,在一些经常光顾麦当劳的中国年轻人看来,在麦当劳就餐与在中餐馆就餐的感受是很不同的。在麦当劳,菜单品种有限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服务员提供的服务差别也不大,从而体会到麦当劳“平等、民主的氛围”。他们在接受麦当劳快餐的同时,也在接受着伴随而来的美国文化和美国价值观。许多青少年不仅热衷于喝可口可乐、咖啡,吃肯德基、麦当劳,而且喜欢过情人节、圣诞节。近年,青少年中又兴起一股股“哈日”、“哈韩”热。(“哈”源于台湾省青少年文化的流行用语,指“非常想得到、近乎疯狂”。)据调查,中学生知道“哈日族”和“哈韩族”的达80%。

三是宗教渗透。在进行传媒、文化渗透的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也一直把宗教作为对我国青少年进行思想渗透的重要手段,以援助、传授教义、图书和影视产品、网络等形式进行宗教渗透。西方的基督教机构甚至叫嚣,要“向中国10亿人传福音”,要使中国“基督化”。当前,我国内宗教活动呈日益频繁之势。据海外教会统计,中国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已高达8000万之多,并且以每天两万人的速度增长。我省一些地方地下非法宗教活动也比较活跃。一些非法宗教组织在境外势力的扶持下,在我省大量发展青少年信徒。据统计,我省一些地方信教青少年的比例已占到信教总人数的12.8%。在一些大学,有不少大学生被一些外籍教师以隐蔽的援教形式进行宗教渗透。有的地方地下宗教组织甚至利用寒暑假培训青少年。

二是应对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对下一代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迫切需要。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的负面作用。市场经济的建立,一方面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拜金主义的影响。市场经济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刺激人对物或金钱的欲求,从而滋生出对金钱的过分崇拜,导致不少青少年“一切向钱看”。据调查,有16%的青少年认同“在马路上捡到1000元钱后私占、私分”。一些学生在留给同学的生日祝词和毕业留言中,“祝愿你将来做大官、发大财”,“祝愿你腰缠万贯,泡小蜜,包二奶”等话语比比皆是,并认为这样很酷、很新潮,是留给同学最美好的祝愿。有的青少年把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不知不觉地应用于人与人的关系,同学之间交酒肉朋友的增多了,吃吃喝喝已经成为不少青少年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同学之间原本比学习、比进步的风气在一些学校和学生中演变成了比谁家更富有,致使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是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在这种自主性的影响下,一部分青少年追求无限自由。他们“我行我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人是目的,个人第一,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在这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支配下,部分青少年没有了理想信念,没有了责任意识,有的甚至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从而走上自杀的道路。《中国青年》杂志曾刊登一封14岁少年的遗书:“那天我看电视,见笔者采访一个放牛娃。放牛娃说,他的理想是放好牛,然后卖牛挣钱盖房子,盖了房子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孩子,生了孩子再让他放牛。事后,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呢?找个好媳妇。然后呢?生孩子,让他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最后,他得出结论:“这样的生活没意义,这样的生命没价值。”于是,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房间里,这位连续3年是校级三好学生、班长的少年服毒自杀。据调查,在中小学生中,曾有13.3%的人认真考虑或计划过自杀,4.9%的人尝试过自杀,自述“特别想自杀”的占17.4%。

三是享乐主义的影响。许多青少年在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上竞相攀比、竞争和模仿,“吃要美味,穿要名牌”。一份《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04)》显示,我国大学生每年的平均消费额约为1万元。除了正常的学费等支出外,大学生的支出结构中,还包括了情感支出、培训支出、旅游支出、网络通讯支出、数码用品支出、化妆品支出等等。如今,超过90%的大学生中拥有手机,有些大学生1年手机话费就要几千元。许多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发生紊乱,认同于粗俗、媚俗的文化赝品,满足于感官刺激、低级趣味,这从大学生宿舍“卧谈文化”、大学教室“课桌文化”的内容就可见一斑。诸多研究表明,在中国城乡的许多家庭中,少年儿童日渐成为消费的重心。超过90%的家庭儿童实际平均月消费超过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有的甚至一半以上。零花钱是孩子们自主支配消费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近年对中日韩越四国儿童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零花钱最多。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导致一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差,缺乏社会经验和法律常识的青少年,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现在,“青少年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不断上升趋势,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1996年至2006年十年间,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比率高达83%。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一是犯罪年龄逐渐向低龄化发展。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信息传播的便捷,青少年生理、心理早熟明显。过去发案年龄多在17岁至18岁,现在提前到14岁至16岁,甚至更早。二是农村青少年犯罪急剧上升。这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最新动向。工业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向城镇企业和城市,传统控制体制的弱化促使犯罪现象增多。三是女性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其中,因卖淫而被劳教的占较大比例。四是流失生和在校生犯罪突出。我国在校学生参与犯罪活动剧增,这是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的一个标志。五是作案手段智能化、隐蔽化。随着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在青少年犯中,有一定科技知识的人也相应增多。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犯罪手段的更新上,千方百计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犯罪活动,使犯罪走向智能化,如计算机病毒的制造、信用卡诈骗、伪造有价证券等等,进一步增加了司法机关侦破的难度。六是团伙作案出现新变化。青少年犯罪团伙日益增多,有些杀人、抢劫案犯仅有12—13岁,还是在校的初中生。

三是应对现代高科技迅猛发展对下一代思想道德建设带来新挑战的迫切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在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等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要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青少年网民数量已超过1亿,占网民总数量的近一半。据调查,小学开始上网的占3.82%,初中开始上网的占23.22%,高中开始上网的占51.2%,大学一年级开始上网的占16.6%。网络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的重要交流方式,许多青少年热衷于在虚拟的世界里表达真实的感受。网络在帮助青少年接受新知识新观念、促进沟通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另一方面,网络的自由性和隐蔽性,为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广泛传播和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提供了空间。一些不法之徒利用互联网,通过色情电影、淫秽图片、黄色文学,大力宣扬淫秽、色情信息,开展黄赌毒交易。目前互联网上的色情网站超过3.7亿个,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青少年网民极易遭受色情网站不良信息的侵蚀。此外,网上还有大量反动、迷信、暴力、凶杀等方面的内容。很多青少年沉迷暴力色情网游。据调查,在网吧上网的人员中青少年占80%以上,有的因上网厌学逃学、夜不归宿,通宵达旦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想去就去,甚至旷课也要上网”的学生占5.97%,“完全不能控制上网时间”的占5.01%。另据统计,上网的青少年学生中,约有62.9%的中学生出现了个性化情绪,20%的中学生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中学生与家人、朋友疏远,5.1%的中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有些青少年网民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犯罪是当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一种重要形式。2006年12月初,我国互联网上大规模爆发“熊猫烧香”病毒及其变种。在短短两个月内,有上百万个人用户、网吧及企业局域网用户遭受感染和破坏。这个病毒的制造者就是武汉一个中专生。有些青少年不仅自己浏览黄色网站,还单独或伙同他人制作传播、出售淫秽物品,由受害者转而变为犯罪实施者。2005年1月4日,公安机关成功破获国内淫秽色情网站第一大案——“九九情色论坛”案,一举抓获涉案青少年犯罪嫌疑人12人。

手机短信已经成为现代人获取信息重要的、便捷的手段。在拇指按动下,可以随时随地传递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由手机短信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称为“拇指经济”。仅在今年春节假期,全国的短信息就超过170亿条。由于手机短信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它的出现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其中黄色信息、垃圾信息占40%以上,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污染。现在,不仅大学中手机普及率相当高,就是中学中也有40%以上的学生配有手机或小灵通,小学生使用小灵通、手机也不新鲜。长期接触不良信息无疑将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而短信又不易被家长、老师察觉,难以监督和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第三代移动通信服务(“3G”)手机已经全面登陆我国,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据报道,在有的地方,3G手机已经成为一些青少年看色情影片的最佳工具,不少学生下课、走路、搭车随时随地看,老师、家长防不胜防,色情防治出现大漏洞,产生死角。

总之,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深刻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下一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加强对下一代思想教育工作中,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青少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青少年,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规范青少年,从而帮助青少年明辨是非,提高识别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二、着眼长远,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新一代青少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四个方面彼此联系、相互贯通,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我们要认真领会、全面把握,并把它融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

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着力培养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的新一代青少年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的根本问题。在抓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教育青少年,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世界,正确对待人生,正确选择生活道路,正确把握生活准则,不断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遭到过许多来自不同方面的疑问和诘难。但是,历史的发展却使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在人类思想史上,至今没有哪种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80年来,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天安门广场的“风展红旗如画”,从毛泽东思想引领下中国革命的胜利,到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引领中国人民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无不展示着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时至今日,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依然充满魅力。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2002年英国路透社评选“千年伟人”,马克思排在爱因斯坦之后,名列第二。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评选“古今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再居榜首。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句话:“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不断涌现。在各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中,如何保持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是非的判断力是一个大课题。总的来说,青少年的思想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但也要看到,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青少年思想多元、混乱。比如,当前青少年中流行一种不良的思潮,就是热衷于“恶搞”经典、调侃英雄、消解神圣。这股“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从视频到文本,从网络到电视,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经过“恶搞”,岳飞、鲁迅、董存瑞、雷锋等许多正面人物,都以颠覆传统的搞笑形象出现,影响很恶劣。据某市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调查显示,有27%的中小学生竟然不知道信仰是什么意思,有36%的中小学生说不清自己信仰什么。在某大学进行的一项调研表明,在谈到对于“当代西方学说和理论能否取代马克思主义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的看法时,有76%的学生作出了否定回答,但仍有8.2%的学生作出了肯定回答,有15.6%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由于不少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不知、不懂、不信”,长此以往,将对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带来严峻挑战。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其思想和行为还没有完全成熟,具有很强的易变性和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和诱导。因此,要大力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坚持对青少年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进行无神论和科学精神的教育,使青少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不是大而空的说教,要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青少年身边的人和事,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力戒枯燥、单调、填鸭式的灌输。要高度重视对传播渠道的管理,重点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不断加大正面引导的力度,及时删除有害信息,逐步形成网上舆论引导的强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着力培养志向远大、健康向上的新一代青少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有共同的理想,才有共同的步调。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是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也是中国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根本体现,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

理想是导航的罗盘,理想是不落的风帆。个人没有理想,便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会有高昂的斗志;社会没有理想,就没有凝聚力,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近代以来,积贫积弱、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重新走上复兴之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儿女始终怀抱着永不泯灭的复兴梦想。在当代中国,面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人们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客观现实,我们尤其需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鼓舞和激励全社会的人们为之奋斗。

回顾历史,自1840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中国人为了救亡图存,曾经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奋斗过。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再到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最后到革命派的辛亥革命,虽然其中许多思想理论都有其进步意义,但都没能解决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课题,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探索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当中既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历史比较和国际观察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把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激励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两大历史性跨越。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前,有几种社会思潮的存在,对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带来冲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以“否定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倒退主义思潮。这种思潮错误认为改革开放没有给我们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好处,片面认为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等政策措施都是失败的,市场经济发展使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激烈批评改革开放政策。二是以“现代化就是西方化”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他们崇拜西方的经济模式和政治模式,竭力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主张搞私有化,想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三是以“指导思想多元化”为代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混淆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把民主和社会主义简单相加,严重脱离了我国国情,前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就是由于推行民主社会主义,导致亡党亡国,教训十分深刻。受以上各种错误思潮影响,一批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模糊,有的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

面对以上这些社会思潮对青少年的影响,我们必须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我国的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真切地感受到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从而自觉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积极热情地为之奋斗。要深入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正确认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渐进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远大理想和现实努力紧密结合起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

三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着力培养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新一代青少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时代精神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和现实升华。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担负起对青少年传承、引导、关爱和保护的“四大职责”,引导青少年一方面继承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和“礼仪之邦”的道德风范,另一方面培养和发展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使爱国、爱民、诚信、友爱、开拓、进取成为当代青少年的时代风尚和价值共识。

放眼世界,凡是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当今世界之强国。比如日本,在二战后几十年间奋发图强,一举成为世界科技、经济、工业强国;韩国用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几十年间一举成为亚洲四小龙;两百多年来,美国在各民族长期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美利坚民族精神,而且美国也是极力宣扬其民族精神来鼓舞自己的人民。可见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民族性的民族,就等于一个没有灵魂的肉体,它必然被消亡在另一些保存着自己独特性的肉体之中。”近日,一个权威调查机构对上海市中小学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的调查,学生在回答关于爱国情感问题的时候,小学、初中、高中的成绩呈逐步下降的趋势,高中组比小学组竟然下降了20%,即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性和热爱情感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诚信上进、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的尊奉观念呈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对待道德的功利主义态度则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还有一份针对某县的调查显示,只有13.1%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很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有近1/3的人不知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曲作者是谁,许多学生不了解“卢沟桥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不了解方志敏、董存瑞等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他们崇拜的英雄往往是周杰伦、还珠格格、蜘蛛侠等。一些生活优越的孩子,对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缺乏了解,甚至提出“长征那么苦,干吗不‘打的’”这样的问题。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我觉得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注重相互结合。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形成了诸如自强不息、和平宽容、厚德载物、勤俭耐劳等优秀精神,而在今天,我们还要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法制、自由平等、诚实守信、追求效率、开明开放等精神。同时,对时代潮流的顺应不仅表现为教育内容的调适,也包括教育形式的时代性和衡量标准上的与时俱进。

二是要注重挖掘本地资源。江西是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中国工人运动的发源地。这是4300万江西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得天独厚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目前,我省有1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8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8个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要充分依托这些基地,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特别是要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

三是要注重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中不能只顾及中华民族被动挨打、沉重悲伤的历史,也要反映我国人民积极奋进、建设美好社会的一面;不能只反映具有壮烈基调的英雄主义,也应该反映中华民族中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欢快情趣。丰富健康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应该给学生提供全面、向上、完整的教育内容。实践证明,那些反映时代风尚、青春文化、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娱乐影片一直广受学生欢迎。比如,《宝葫芦的秘密》是中国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故事之一,这部国产动画片充满智慧和幻想,富于思想性、知识性、故事性和趣味性,成为教育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影片。

四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培养尚荣知耻、明理尚德的新一代青少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鲜明地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给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许多新课题、新挑战。一部分青少年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对一些丑恶现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某个调查显示,对于长大成人做什么?只有不足2%的青少年选择当工人,不足1%的人肯当农民。调查还发现,青少年害怕艰苦、厌恶劳动的现象比较多,普遍不愿参加劳动、不愿参加训练、逃避值日甚至由家长替代,有的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学生轻视他人劳动的价值,甚至随意糟蹋、浪费他人的劳动成果。据去年对某大学餐厅进行的调查,每天共收集剩饭剩菜10至14桶,相当于每天扔掉饭菜2000元,一年浪费近百万元。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状况也不容乐观,不少大学生理想信念发生偏差,社会公德意识缺失,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从小抓起。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不仅要从小教育他们懂得涉及国家荣誉的大是大非问题,更要教育他们懂得涉及个人品行的具体问题。在我国古代的儿童教育中,人格教育是摆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知识教育。《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礼记》等都是名扬四海的启蒙教材。大家可能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亚洲金融风暴之时,韩国的外汇储备迅速枯竭,为了换外汇还外债,一场声势浩大的“献金爱国运动”在韩国全国范围内展开。在银行柜台前,妇女们排着队把自己家的戒指、项链和首饰从锦袋中倒出来,男人们也把珍藏多年的金龟等纪念品交给收购人员。据报道,最小的献金者是个两岁的小孩,他拿出来的是长辈送给他的金项圈。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坚持从小事抓起。荣与辱的抉择,不仅表现在事关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上,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平凡出伟大,小荣誉日积月累,可成就大荣誉、养成大人格。反之,小耻之事日积月累,就有可能酿成大祸、造成大耻。曾有一名在德国攻读热门专业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时各门成绩都非常优异,按常理他应该成为德国众多大公司争夺的对象,能够轻而易举地在德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出人意料的是,不仅没有一家公司主动聘请他,即使在他被迫四处求职时,也先后被许多大公司拒绝。无奈之下,他只得降低条件,到一些小公司去应聘,没想到仍然被拒绝。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名中国留学生的档案上有一份记载他乘坐公共汽车时曾经3次逃票的记录!由此可见,小事不小,千万不可小视。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大力加强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使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我们的红旗永不变色。

三、多措并举,切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和改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狠下功夫,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充分发挥主题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少年,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各级关工委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我们要把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当前,宣传教育活动要与正在进行的“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的“认清省情、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大型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投身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伟大征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宣传教育活动要与继续深入宣传抗冰救灾和抗震救灾精神结合起来,用抗灾英雄的事迹,用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我省在抗冰救灾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敢打硬仗,不计得失、顾全大局,心系群众、一心为民,坚韧果敢、勇于胜利的抗冰救灾精神教育广大青少年,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还要与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结合起来。要向广大青少年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同时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加深他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培养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使命感。

二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产生无穷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就是竖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大家都还记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中国代表团入场时,在篮球巨人姚明身旁蹦蹦跳跳地走来了一位小男孩,他就是在四川地震灾害中被亿万中国人评选出的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林浩。林浩来自地震重灾区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小学,当5·12地震发生时,小林浩不顾自己安危,冲进已经坍塌的房屋中奋力营救其他同学。他爬出废墟后想到其他同学还被埋在废墟下,于是再次钻进瓦砾堆里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扒开砖瓦,背出两名同学。在抢救同学的过程中,林浩的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当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为什么会不顾个人安危去救人时,林浩平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你这个班长有什么用呢?”小林浩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勇敢以及善良的品格,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我们要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精神,对青少年进行有效动员和主动引导,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感染作用。文艺作品是陶冶情操、升华思想、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特殊作用。文艺作品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坚持什么,摒弃什么;鼓励什么,鞭挞什么;提倡什么,制止什么,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认同。大家记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描写了俄国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经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与病魔作斗争的一生,他那执著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崇高人格,在广大青少年的脑海里打下了永远的烙印,并激励着他们不断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热爱生活、永不退缩。再比如,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撰写的《平凡的世界》,也是一部曾在青少年心目中产生巨大震撼和反响的当代题材小说,小说对处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大背景下的青年如何挑战原有的生活模式,如何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了可贵的探索,“孙少平”式的梦想和奋斗精神同样鼓舞了无数中国青少年。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广泛借助文艺作品尤其是文艺精品的感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念和内容寓于其中,让广大青少年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熏陶,在情感的共鸣中得到启迪,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教益。

四是充分发挥实践养成的促进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为广大青少年的行为标准,转变成所有青少年的自觉行动。我们知道,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通过实践养成加强对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比如,在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讲星条旗的组成,3岁的孩子都知道华盛顿是“美国之父”,知道“南北战争”。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学校每一间教室都挂着美国国旗和学校所在州的州旗,每一天的每一节课要求学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面对国旗肃立,右手置于左胸前唱美国国歌,在各个学校举行的全校性活动中,第一个议程总是全场起立奏(唱)国歌,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经过这种实践教育、强化教育,“美国意识”、“美国精神”在许多美国青少年中都根深蒂固。近些年来,我们国家不少部门都愈发注重实践养成的重要性,如提倡“八荣八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道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交通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效果,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必须学会把关注点放在与青少年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行为上,让他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奉献的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青少年在实践中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五是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影响作用。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而青少年就好比一张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特别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到环境育人。历史上“孟母三迁”的故事,对我们下一代的教育仍然有很好的启示意义。而这方面反面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现在舞厅、卡拉OK、桑拿、“娱乐消费中心”等比比皆是,一些青少年耳濡目染,产生羡慕、模仿和追求的心理,并由此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美国正是由于宣扬暴力、色情过多,而且枪支管理松散,以致校园枪杀案屡有发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2004年“马加爵案”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马加爵受暴力、恐怖、色情电影、图片、小说影响过大。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挑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青少年的重担,努力营造起一个关心下一代的良好社会环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使命神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始终,贯穿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教育效果,有针对性地做好关怀教育和服务工作,就一定能够把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新贡献。

分享到:
  2015-01-10  8224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