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政策法规 > 正文

关于对中部九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督导检查的公报

关于对中部九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督导检查的公报 www.jyb.cn 2007年05月30日 来源:教育部网站

关于对中部九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督导检查的公报

国家教育督导团

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了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组成督查组,于3月初春季开学后对中部地区的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9省进行了专项督导检查。近30位国家督学和财务专家参加,随机抽查了25个县、70多所中小学。总体上看,各地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认真部署,预拨资金基本到位,学校正常开学,新机制在中部地区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中部九省新机制改革落实情况

1、党政领导重视,组织机构落实

各省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新机制改革,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和落实。各省都召开了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门会议,对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制定了改革方案。湖南省省长周强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实施新机制作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个民生问题着力解决,确保新机制落到实处,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教育得到发展。

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各省均成立了由省政府领导担任组长,宣传、监察、人事、财政、发展改革、教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新机制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其中吉林等5省由省长或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各市、县也都按照要求成立了领导小组及相应的办事机构。

2、政府分担责任明确,基本做到“省拿大头”

根据国务院要求,各省都结合本地区财力状况,确定了经费分担办法和具体比例。除个别省外,地方应承担的改革资金,省级承担的比例均超过了60%,做到了“省拿大头”。其中超过85%的有湖北、安徽、黑龙江、海南4省,70%-85%的为江西省,60%-70%的有河北、河南、湖南、吉林4省。省级承担的改革资金均列入了财政预算。开学前,中央和省级用于春季学期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70.45亿元(中央47.94亿元,地方22.51亿元)均已到县。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基本落实到人。各市县均将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和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金列入了财政预算。检查组所到70多所学校都在开学前得到了预拨资金,保证了正常开学。

各省按照国务院要求,明确用于新机制的资金必须全部在新增财力中安排,改革前已经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不能减少,严禁出现“挤出效应”。如江西省除落实应承担的资金外,还增加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农村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40元提高到74.5元,农村初中由60元提高到94.5元。河北省承德市在足额落实应承担资金的基础上,在预算中增列307万元,用于弥补改革后免学杂费补助资金低于原“一费制”收费标准的资金缺口,同时在预算中安排2838万元,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由66元提高到89元,初中由87元提高到138元。

针对改革中遇到的教师地方津补贴问题,不少省结合实际,拿出资金或出台政策,缓解矛盾。例如,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津补贴的发放与公务员工资套改及规范津补贴工作一并研究,统一实施。

3、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为了保障新机制的顺利实施,各省在加强改革资金管理、免收学杂费、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行“校财局管”、加强督导检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各市、县按照省级教育、财政部门要求,结合实际,细化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湖北省沙洋县通过统一预算编制、统一科目、统一核算、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财务管理软件、统一报表的“六统一”,做到了“四直达”,即预算编制直达学校、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和财务监控直达学校,有效防止了资金的挤占、截留和挪用。为保证各项制度和办法的落实,安徽省政府建立了新机制独立督查制度,从教育厅和全省15所高校抽调了21位处级以上干部,担任新机制“独立督查员”,开展蹲点调研。

4、严格要求,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

从督查情况看,所到的学校按照中央要求,按“一费制”标准收取课本费、作业本费和寄宿生住宿费,取消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山西省向全省农村中小学生印制“明白卡”,写明允许收取和不允许收取的费用,让群众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并在省、市、县三级设立监督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5、广泛宣传,为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

为使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所检查的各省、市、县都按照教育部和财政部要求,通过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卡、致家长公开信、刊登专题文章、接受媒体采访、播放公益广告等方式,对新机制进行了广泛宣传。黑龙江省富锦市十二中在开学第一天就发送致家长的公开信,并让学生带回家。家长收到公开信后向学校写来269封感谢信,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据督查情况汇总,今年春季学期,中部地区15万多所农村中小学校已经按新机制运行,免除了5800万余名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为1300多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了教科书。为此,中央投入49.04亿元(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42.5亿元,免费提供教科书6.54亿元),地方投入28亿元。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农民。经初步测算,仅免除学杂费一项,中部地区平均每个小学生将年减负约180元,初中生年减负约230元,比西部地区多40-50元。

二、督导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省教师地方津补贴和“三险一金”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同去年西部地区一样,中部省份也存在从原来收取的学杂费中开支教师地方津补贴的现象,而且更为普遍。同时,中部地区原来收费水平较高,改革前从杂费和公用经费中用于发放教师津补贴的资金量和比例也相对较高。因此,实行新机制后,教师实际收入下降的问题比西部地区更为突出。督查组所到的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均不同程度反映了这一问题。

另外,一些地方反映农村教师的“三险一金”(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按规定一部分由财政支付,一部分由个人负担,但由于财政负担部分不能落实,原有一部分是由学校从收费中开支的。免收学杂费后,这项资金失去了来源。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教师的实际收入,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使这项惠民政策在中部地区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

2、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落实情况仍有差距。这次改革文件规定,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简称“一补”)的资金应由地方承担,但检查发现,大部分省将这一责任简单下放到了县。由于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县级财力差别很大,一些财力薄弱的县落实“一补”资金有一定难度,“一补”覆盖的范围还比较窄,补助的标准还偏低。督查组所到的县,即使做得比较好的,每天也只能补助1元钱。

3、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需进一步加强。按照财政部、教育部要求,各省尽管都开展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培训,但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县级培训还很简单,效果还很不理想。除少数县市外,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和财会人员都还没有掌握预算编制的要求和方法。各地对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多数学校都还没有编制2007年预算,特别是吉林省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尚未建立。一些地方为了应付检查,编制了预算,但明显比较粗糙,存在预算收支不全、预算科目使用不当以及程序不规范等问题。

此外,检查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一是教育债务比较沉重,学校希望尽快推进化解进程。二是一些学校改革后补助的资金不能完全弥补以前的收费,与学校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三是不少地方学校办学成本不断增加,学校运转仍较困难。四是一些学校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另外,督查组在河南、湖北省发现,一些地方为了完成当地订报任务,还在通过学校向老师摊派订报。

针对各省存在的问题,国家教育督导团和全国保障办向中部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整改意见书,要求限期整改,对一些工作比较薄弱的地方,加强督促和指导。

分享到:
来源:教育部网站  2011-04-19  10586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