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小学教材研发要立足于数字化和国际化

编写中小学教材是一项涉及多个领域、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研发教材,才会有质量保证和长久的生命力。7月19日,“纪念邓小平同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写所名暨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30周年所庆学术论坛”,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行。学术论坛上,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教育局及教研室的相关人员,就中小学教材的研发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与会人员指出,未来的课程教材研发必须要立足于数字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要有跨学科的眼光和多学科的整合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同时积极推动教材数字化的建设。

课程研究是教材研发的基础

1983年6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国内第一个以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为己任的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署办公。同年7月20日,邓小平同志为课程教材研究所题写所名。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后,对人教社的教材研究与出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0年来,课程所已经研究编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的6套中小学教科书,并承担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课题。

“30年过去了,我们需要在认识上进一步转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石鸥提出,今天的课程所不仅要为人教社的教材出版服务,还应该更多地为全国的课程教材研究服务,“比如,有些实验性的教材也许发行量和码洋并不是很大,但是却能在教材发展史上却留下痕迹。这样的教材特别需要课程所这样的专业机构给予关注和研究”。

石鸥认为,“民国教材”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因为其教材本身有多好,而是因为当时的教材研发制度好,可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教材需求。“中国的国情很复杂,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一套教材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在不同的地区,应该因不同的需求开发不同的教材”。

石鸥建议,未来的教材研究既要立足于学科研究,也要有跨学科的眼光,要能解决综合性的教育问题,“目前的大多数教材研究,更多的是单纯从本学科的角度进行,而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眼光和能力。这方面需要有更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需要更多地和高校合作”。

教材出版要应对数字化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本陆指出,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和教材研发提出了新的挑战,教材研发者一定要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对新的课程形态和运行机制要进行深入研究。

安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阚智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方向,目前数字化教材的开发如火如荼。但同时,这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效果有待提升,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投资效益存在很大问题”。

石鸥则建议,教材研究在这方面必须要超越于实践,才能真正起到引领作用,“比如,电子书包的研发和应用,从企业的角度是卖得越多越好,但是研究机构一定要对这些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深圳大学教授李臣之则认为,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方式,“美国可汗学院的模式很受年轻人的欢迎,可以说这就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新的评价方式等,都需要课程和教材研究者面对和思考”。

走进基层倾听一线声音

河南省教研室主任邵水潮提出,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发生了很多变化,基层教师特别盼望能获得教材使用上的支持,“我们盼望教材研究者多走到一线课堂和教师中,倾听基层教育的真实需要,同时聚焦更核心的教育和教材问题,重视教材研究成果的系列化和教材的精细化研究,进一步提升教材品质”。

实验基地代表、武汉市青山区教育局教科室主任孙丹提到,要关注当前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如果教材研发机构能多下基层,带动一线教师参与到研究队伍中,不但能促进教材的研发和使用,也能更好地提升基层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局长钱江,也建议教材研发单位给基层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提升机会,带出一批好老师,用好各学科教材。

教育界应有自我批评的勇气

江西省教研室主任黄建国提出,不管是教育改革还是课程改革,都应该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教育界的自我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刁民推动了法制建设。而当前的舆论氛围,似乎是教育不能存在失败,这不利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他认为,教育研究机构更要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失败,乐于听到来自基层教师的批评和建议。

湖北教研室副主任方晓波提出,课程资源建设的空间十分广阔,教材研发应加强各类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解放和发挥学科编辑室的作用,形成学科教育的一流专家,带动地方教研员和学科教师投身于教育研究。

精品化、数字化和国际化

人教社总编辑、现任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韦志榕介绍说,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30年来的收获之一,就是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科研队伍,“人教社的编辑都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教材的研究者,又是教材的编辑人员”。目前,课程所设有36个研究开发中心,拥有200多位专门从事教材研究和编写的专业人员。

课程教材研究所成立30年来,先后承担了28项国家级课题。其中,《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是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材大纲汇编》,目前已成为研究中国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参考文献;2008年启动的《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研究》项目,对新中国50年的教材建设史料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中小学生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等相关研究,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与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课程所将以精品化、数字化和国际化为战略目标,继续加强科学研究,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和教材研发水平。

分享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5-05-22  4954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