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日从在天津举办的现代学徒制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今年下半年,中国教育部将公布100多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正式启动试点工作。
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社会,现代学徒制是解决青年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广泛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态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学徒培训一直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开展了一些试点工作。2014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制订了工作方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扬南表示,下半年教育部将公布试点名单。各地申报积极性非常高,申报参与试点的单位有1100多家,地市级政府也有20多家,申请的院校超过了1000所,有部分企业牵头进行了申报,实际上整个参与申报的企业要超过4000家。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合起来超过5000家。
据了解,试点单位将从招工与招生的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实践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现代学徒制: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