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美国侨报:西方莫再妖魔化“中式教育”

中新网8月11日电 最近,BBC制作的中国教师赴英教学纪录片,展示了中西方教育的巨大差异。美国《侨报》当地时间10日刊文分析,因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中西方的课堂的确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求同存异”或许是未来中西方教育模式互相学习和磨合的好方式,不过在当下,至少不要再妖魔化“中国式教育”。

据当事的中国教师说,片中所谓的“中国式教育”的规则,完全由BBC来决定,此外,片中的纪律混乱场景“不是事实”,而是“从最初最乱的状况里挑了最乱的”。

多年来,西方媒体对于“中式教育”的批判和讽刺之声从未消失。每年高考季,描写大别山深处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图片和文字都会准时出现在许多国际主流媒体上,报道中的毛坦厂镇禁止了一切娱乐产业,逼得学生只得一心扑在学习上,专心应考,被冠以“高考工厂”的名字。

而BBC此次策划的所谓“中国传统教学方法”,也只是毛坦厂中学的翻版——把学生编入一个50人的实验班,作息时间是从早晨7时到晚上8时,全天都有课。虽然来自中国的教师强调这并非实际情况,“但英方理解的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有晚自习的”。

分析称,其实,多年前中国已逐步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但为了刻意强调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许多西方媒体仍乐于强调中国教育中某些极端的特例——这种情况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个案,但仍不妨碍其将之作为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而大说特说。而中国式教育,就是在这样的一再渲染中逐渐被妖魔化。

该文表示,不可否认,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因素,中西方的课堂的确存在着一些差异,但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在美欧发达国家,想上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也少不了勤奋学习。而据此次参与BBC项目的教师说,英国学校对课堂秩序也有严格的要求,完全“自由”是不可能的。“求同存异”或许是未来中西方教育模式互相学习和磨合的好方式,不过在当下,至少不要再妖魔化“中国式教育”了。(钟海之)

分享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7-06-11  3880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