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北京卢沟桥一小:百年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李江涛、赵琬微)卢沟桥的狮子究竟有多少只?对于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第一小学学生来说,这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这所位于宛平城内的小学校,建校已有101年历史。她见证了宛平城繁华过往,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

“责任、感恩、自豪”——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气氛格外浓厚。在校园一进门,刻于墙上的梁启超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十分醒目。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算数开始,每个孩子都把“数不清”的狮子和卢沟桥的故事熟记于心。

郝博远同学说:“为了验证狮子的数目,我数了好几次。有时是490多只,有时是502只,我发现真的是数不清!看到很多狮子被风化了,我深深感到历史的沧桑。”作为一名学生小导游,他喜欢为来往的游客介绍这座北京最古老的联拱石桥,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

宛平城,不仅凝聚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悠久的民间传说,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军戈铁马、血雨腥风之地。在卢沟桥乡大瓦窑立交桥南有一座墓地,是抗日烈士赵登禹将军之墓。张彤同学说,她的每个同学都知道这位将军,“七七事变”中,赵登禹率领部队在与日寇奋战中身亡。她记得,曾和同学一起在墓前挂白花,写上心愿卡:不要战争,让和平永驻人间。

为了让孩子们铭记历史,不忘先人。卢沟桥第一小学自2004年编写了完整的教材《我的家乡卢沟桥》,这套书涵盖六个年级,成为全体师生的必修课。从数狮子,到做小导游,一直到开展专题社会调查,小学生们在六年期间,足迹踏遍宛平城,把家乡一砖一瓦的历史都了解透彻。

十多年来,这所普通的小学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润物细无声。每年春天,三年级的学生都会来到宛平城下,查看一处处弹坑;四年级的学生则来到卢沟桥上,为游客讲解卢沟晓月、玉簪落户的故事;五年级的学生会去永定河畔的大王庙参观;六年级的同学为低年级的小同学当老师,介绍家乡神奇的古桥。

“抗战历史教育,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记住仇恨,而是要让他们记住历史、正视历史。希望他们以史为鉴,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德育主任兼大队辅导员张继红说,让孩子记住这一切,是为了从心底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更好地面向未来。

分享到:
来源:新华网  2017-06-26  3162 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