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网友总结了教师十大之痛,列出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种种痛点。其中,“职称评定”高居十大之痛首位。“职称评定”带给老师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8月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其中的四项改革举措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福利:
福利1:分设中学、小学教师职称系统为初,中,高级,小学老师也能当“教授”;
福利2: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论文学历不再一统天下;
福利3: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接受监督,促使职称评价更加透明;
福利4: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评审聘用相结合,工资待遇终将兑现。
中、小学职称评价受到了重视,基础教育有了保障,这是好事。那么,职校职称评定制度什么时候能改革呢?
职校教师中有多少人在打算参评职称?评职称是为了什么?职称评定最应该看重什么?
“聚焦职教校长视点”微信公众平台针对高职、中职教师的职称评定问题制作了《职称评定教师大调查》的问卷,于2015年8月22日-9月9日期间展开调查活动。此次活动共收到有效数据样本450个,参与调查的人员涵盖了“60后”至“90后”各年龄段的职校教师,多数老师的从教工龄为10-20年。此次调查的详情如下:
1. 教师认为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是否有必要改革
有91%以上的老师认为现行的职校职称评定标准十分有必要改革,只有不足2%的老师表示不必变动。
2. 教师参评职称的情况
调查显示,近半数的职校教师都在计划参评职称,31.1%的教师正在参评中,只有24.4%的老师表示没在参评。尽管对于老师来说,职称“评一次伤一次”,但是参与职称评定仍是大部分老师无奈却坚定的选择。
3. 参与调查的教师职称级别情况
在参加职称评定的教师中,过半数的人仍仅仅得到“讲师”职称。只有4.1%的教师评到“教授”职称,可谓凤毛麟角。由此可见,职称评定的难度对多数老师来说还是相当大的。
粉丝评论:“等四十多了还是一个讲师,说起来总觉得不怎么光彩,而且只有更高的职称,才有更多资源,当然包括稳定的收入,然后才可安心做一些自己想做的科研,想搞的改革...”
4. 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的原因(多选)
为什么要参评高级职称?可能每个教师在评职称前期都想过这个问题。
69.1%的教师选择评职称是为了更多收入。虽然很直白,但是反应了教师的真实诉求,职称直接与工资待遇挂钩,职称相差一级就相差很大,评上、评不上,一个月工资就能差出六七百块钱...
5. 现行职称评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多选)
有70.2%的人选择了“岗位限制职称名额”,也有近90%的老师表示身边有同事出现过评职称的资格足够,但仍需要等待职称名额的情况。67.4%的人认为目前的职称评定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由此可见,现行的职称评定内容的选项与教师实际工作情况有很大差距,二者之间存在脱节。
6.教师认为应该成为职称评定的参考项目(多选)
毫无疑问,教师认为评职称最主要的当然要考核执教能力,但实际似乎并非如此,现行的评定标准仍存在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近日职称英语考试也遭到炮轰,网友普遍认为职称英语这个浪费资源、与工作关联度不高的“阑尾”应该切掉。
7. 教师工作因职称不够而受到限制
有80%的老师出现过因为职称不够而受到限制的情况,职称这个天花板不打破,教师似乎很难得到长足发展!
李克强总理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是教师。职称改革关系的每一位教师的切身利益,推进职业院校职称改革,不仅惠及职校教师,更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意义深远。在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改革逐步落实的大背景下,教师的职称改革、工资改革能否尽快到位;教师工资能否普涨,并向基层教师倾斜;因职称评定导致的教师“同工不同酬”现象能否杜绝?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线教师迫切期望得到答案的关键点。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职称评定标准时,能切实考虑到不同层次学校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将各层次教师的评定标准区别对待。让职校老师的真实工作能通过职称评定得以认可,“理实一体”的职教理念能够全方位的体现,让职称评定不再是职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梗”。
粉丝评论:
红豆:强烈要求中职学校设立正高级职称。中职学生的教育难于普教,需要吸引更多教师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杜杜:职称高低与执教能力不符!早些年评职非常容易现在评职太难不公平!职称高低根本不能代表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学一线的老师基本都不是教授级别!
Honeylily:课多难有时间写高水平论文,更别说发国外刊物,很难有机会出国深造,只因有课酬没科研!
吉祥如意:说到底就是群众斗群众,逼着教师造假,中文教师研究癌症课题,一个暑假出四五十个专利,四五十篇论文,试问科学家们一生能有多少专利和论文?职称一旦评上了就都不上课了,这就是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定,强烈呼吁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
张士平:1、中职学校教师评高级讲师要求核心期刊意义不大。2、职称评审过程,人情干涉太多,基本上所有参申报人员都找人打招呼。3、中职教师评审条件不合理:一是外语考试没必要;二是应该看重讲课效果和答辩没强调;三是指标限制不应该,职称是教师的水平,够条件就应该允许参评;四是应该给学校自主权。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