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各中小学、高校陆续开课。可绍兴北海小学新河弄校区五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却被家长们齐喊“下课”。原因挺简单,因为这位老师怀孕了。家长担心,频繁更换重要课程的任课老师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9月9日,今日早报)
看到这条新闻之后,心中极为愤慨,女教师怀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最为基本的人权,家长以此逼宫让女教师如何自处?难道教师生育还非得把饭碗砸了再生不成?
愤慨之余,冷静下来却是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家长们变得如此的缺乏人性关爱?
根据调查,家长们担心孩子们因为教师怀孕可能会导致中途换教师而不适应,还担心女教师怀孕无法全身心教学引起孩子们学习成绩下降,还担心因为女老师怀孕使得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在这里我们需要思考家长的担心的由来以及担心的正确性。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女教师怀孕并不影响其教学效果,而家长担心怀孕女教师影响学生成绩的担忧是没有道理的。问题是家长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我们承认一个教师会对学生起到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教师都不能也不可能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具有不同个性和特色的教师应该也只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提供养分。
可是在当前的教育系统之下,教师的特色几乎被抹杀殆尽,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几乎是根据考试的密度来进行,今天考了100分,学生就是好学生,明天考了60分,学生就是差学生。使得学生考了100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使得学生考了60分的教师就不是好老师。似乎教育在学生面前是一个一个教师形成的孤立的碎片,却忽略了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工程。正是这种教育和教育评价的“碎片化”使得社会和家长们开始择校、择教师。似乎教师能够点石成金,使得顽童一朝变优秀。而很多老师和学校却也甘于被社会和家长认可,当做点金手,一时名师大行其道。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无限的夸大单个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忽视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把教育看成了“碎片化”教育,家长选择教师出现呼吁怀孕女教师下课的现象并不意外,即便以后呼吁生病教师下课也不会意外。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在一边倒批评家长缺乏人道主义精神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知道家长的这些不人道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只有承认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过度对教育进行碎片化评价,不夸大名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家长们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教育,才会真正和学校配合,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为增补。(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