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6年农村初中校长,搞了5年“三精”活力课堂教学改革,却一直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惑不得其解:课改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一个被目前教育界视为真理的标准是:课改后,学生考出最优秀的成绩,学校教学质量要在该区域内名列三甲,否则,这就是失败的课改。
这里,我们要分析下课改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之一:课改,就是要让学生的生命状态更有活力,不是应试机器,不是学习机器,而是一个有着朝气蓬勃气息的少年。但与前面课改成功的标准相比,似乎没有这一条。迄今,也没有哪一所初中把让学生们更有朝气作为课改成功的标准之一,谁要这样说,可能有关部门会笑掉大牙了。
目的之二:课改,让学生在课堂上幸福快乐的学习知识,而不是成为教师、校长、学校榨取分数的黄豆。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一些课改中,课堂上轻松了,课外的时候,教室就成了学习的监狱:老师恶语相加有之、教鞭相加有之,过度罚抄作业有之……,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能不厌学吗,学生还会喜欢学校吗?学生还会快乐幸福吗?
目的之三:课改,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展示的平台,通过教学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让教师在课改中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正确方法,使课堂与教师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可是,我们一些课改中看到,学校只要求学生考出高分数,至于教师发展,关学校何事?不管教师发不发展,必须考出好分数,不管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出了高分就是好课堂。这样的课改,还能称为课改吗?这样的课堂还能称为课堂吗?
有了以上分析,那么,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的教师,我们不敢妄言标准,但是,笔者以为,有一条可以作为参考,那就是,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状态参与课堂,让老师在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下,发展自己,提升效率,只要教学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后退,就该认为,这样的课改是成功的。
课改,就是让师生换个课堂生活方式,如果教学分数没有后退,老师和学生却有了快乐的教与学,这样的课堂不是成功的吗?如果不换方式,死抓,抓死,让学习如同猛虎,教师怠之,学生逃之。换了方式,学习如游玩,教师乐之,学生幸之。
如果总把提升分数作为课改成功的唯一标准,那课改永远也走不出迷宫的怪圈,也许有如媒体上报道的那些“神校”,但只能是非典型的改革,不可复制,不能仿效。
相关文章
评论:0条评论内容请不要超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