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调研报告 > 正文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全旗总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苏木,225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耕地面积253万亩。全旗总人口5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4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86.4%。全旗农村劳动力22.1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达15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8%。几年来,敖汉旗委、旗政府积极实施“大劳务、大输出、大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自2002年以来,全旗年均输出外出务工人员16.89万人次,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40周岁以下的占81%,男性劳力占62%,女性占38%。他们大多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阜新、石家庄等周边地区的大中城市务工,其中大部分人长期或短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今年截至9月末我旗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余人(次),有各类留守儿童20051人,留守儿童占儿童(124338人)比例的16%。

留守儿童留在家里跟随老人或亲戚朋友生活或个人独立生活,在家乡接受教育,从而形成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旗关工委与旗妇联等单位对全旗留守儿童状况进行了调研。

二 、留守儿童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的家庭存在欠缺。有近90%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是隔代抚养,祖辈们只给予孙辈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而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其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不能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得力不从心。另外,有些在外务工父母或处于补偿心理,或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水平和学习条件,经常给家里寄钱寄物,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花钱大手大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发现,尽管有90%的外出务工父母经常与孩子联系,但仍有部分父母半年以上才与孩子联系一次,相当一部分父母一年才回家探亲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与父母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少,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机会。虽然留守儿童大多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但92%的儿童不希望父母外出,原因主要有:希望合家团聚,渴望父母关怀与温暖,学习需要父母的辅导等等。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开始显现。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2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的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通常表现出焦虑、紧张、软弱等性格特征。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当遇到问题时多数会自己解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孩子正处于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4、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低,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对孩子的学习缺乏硬性约束;另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一些打工父母因自己文化少,在外出打工中体会到了因读书少所受到的各种冷遇,希望子女出人头地,不切实际地向孩子提出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但又长期不在身边,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的成绩好,表现差,有的成绩差,表现也差。同时,72%的留守儿童与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5、行为失范、甚至出现道德滑坡。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往往十分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许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偷盗等行为,有的甚至与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6、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再加上这些少年儿童对危险缺乏识别和自救能力,存在车祸、溺水、触电、被拐卖等隐患,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担忧。

三、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学校全心付出、家庭的倾情参与,也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面来齐抓共管。这样农民外出打工才会没有后顾之忧。通过实地调查,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1、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实质上是如何促进“三农”问题更好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问题。一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当地的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离乡不离土,就近解决就业问题,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二是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的软环境。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对双亲同时外出的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设立托管中心,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四是净化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网吧、游戏厅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完善学校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管理外,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针对学生的品行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加强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多开展家访,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健康成长;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加,让他们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幸福成长;有条件的学校,可考虑开办寄宿班,配备生活指导老师,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3、突出家庭教育。家长要树立孩子的健康发展需要家长全面关怀的理念,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应该离开孩子,外出务工要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把孩子寄养在有一定条件、有教育能力的人家。同时,做到在外地期间多联系孩子,多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多地回家与孩子见面,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4、注重社会教育。关工委、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继续做好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在村镇家长学校等家庭教育基地,注入留守儿童工作内容,聘请一批校外义务辅导员,为广大家庭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强化社会关爱,充分发挥关工委、妇联、团委的作用,组织机关干部、家长、老师和社会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开展“爱心妈妈”、“家教志愿者”、“代理家长”等结对帮扶活动,从不同方面给留守儿童精神关爱,帮助孩子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让他们享受温暖“家”的美好感觉。

长胜镇、木头营子乡关工委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成立了留守儿童家长学校。他们建立了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针对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开通亲情视频等系列关爱活动,把思想、学习、情感和安全教育等内容融入其中,定期向外出父母通报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帮助留守儿童树立信心和勇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让欢笑和快乐伴随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与同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

分享到:
  2014-11-04  6114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