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调研报告 > 正文

杭州市西湖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杭州市西湖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西湖区关工委 (2012.3)

一、调查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环境氛围、父母的行为方式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个体初始的教育,是孩子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所接受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教育,对孩子个性、情感、人格等方面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阶段,受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原本就不完善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0年以后,杭州乃至全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杭州的离婚率约为29%,位于全国各大城市的第九位。加上各种意外事故如疾病、车祸等的增多,导致家庭残缺,单亲家庭大量出现。由此,社会面临着一个严峻而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着至关重大的作用,母亲的离去,会导致子女的情绪波动大且不安宁。在少年时期(7—12岁),由于孩子的社会性有所发展,与父亲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期间,子女若失去父母的任何一方,越轨行为的比率都会增大。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环境往往成为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很多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成长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感情冲动好斗,或产生其他不当行为,直至危害社会,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为此西湖区关工委和区妇联决定对西湖区单亲家庭的情况及其孩子的养育方式进行一次调查,进而探讨政府和社会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上如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二、调查概述

调查项目。了解三年来单亲家庭数量、产生原因、家庭结构、经济状况以及子女的抚养的实际情况;了解单亲家庭子女身心健康情况,单亲家庭子女生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困难;单亲家庭育儿特点、方式和现有对单亲家庭的援助机构与相关政策。

调查范围。实地调查主要在古荡街道、三墩镇和转塘街道辖区内开展,包括古荡街道的益乐社区、嘉绿苑社区、康乐新村、莲花社区,三墩镇的虾龙圩社区、西苑社区、新兴社区、兰里社区、文鼎苑社区、政苑社区,转塘街道的珊瑚沙社区、叶埠桥社区、双流社区、大诸桥社区、江口社区和龙门坎村。

调查对象。一是古荡街道、三墩镇和转塘街道的妇联干部;二是古荡街道部分家长。同时走访了西湖区民政局和西湖区中级人民法院,大致了解了2010年西湖区离婚情况。

调查方法。座谈会讨论法:邀请街道、社区妇联干部和热心探讨家庭教育的家长们座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调查对象们一致的观点是,无论健全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健全的家庭如果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导致孩子性格缺陷;而单亲家庭如果能够处理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也能培养出健康上进的孩子。如嘉绿苑社区的李某,女,大学教师,在女儿十岁时夫妻离异,女儿一直由母亲独自抚养。在李某的悉心关怀下,女儿健康成长,现在出国留学。省检察院的傅某某,女儿小学时夫妻离异,孩子曾经有过情绪波动。傅某某有父母和一个残疾的妹妹,家庭成员相互关心,充满爱的温暖。现在女儿已经高三,是个开朗、阳光的女孩。而双流社区有对夫妇,长期感情不好,经多次调解家庭虽没有离散,但其16岁儿子却出现偷电瓶车的犯罪行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说学校是孩子人生旅途的重要驿站,家庭则是“百年树人”的起点与人生的永久港湾。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2、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较多误区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个性、情感、人格,促进孩子的社会化,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即使完整的家庭在教育子女上也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重视智力培养,忽视道德教育。智力和道德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起着同样的作用,但是许多家庭往往把孩子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培养看作是家庭教育的全部,而忽视了对孩子行为的塑造、品德教育等道德方面的培养。

误区二:重分数,轻创新。许多家长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应试教育的演进者,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语言和思维等都成了学校教育模式的翻版,只关心分数、成绩及升学,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特有的对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培养的功能。 误区三:家庭教育侧重物质需求,忽视心灵沟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许多家庭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家庭,家长也会千方百计、节衣缩食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以为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是对孩子全部的爱。至于心理和精神层面,则缺乏必要的呵护和关爱。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忽视了与孩子的心灵沟通和交流,有些家长则由于不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当孩子出现情绪障碍时无法及时疏导并加以正确的教育。

误区四: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和要求,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随着独生子女日益增多,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急切,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对孩子也愈来愈严格,家长不惜重金来培养孩子各种各样的特长,孩子的课余生活被各种培训班束缚,孩子没有了自身发展的空间,这种“拔苗助长”很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另外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父教缺失现象等等,这些误区的存在严重妨碍了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离婚家庭逐年增多,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更是负担重,困难大

从西湖区民政局了解到,近10年来本区离婚数逐年上升,十年翻了2番多。列表如下:

年份

2001

2005

2008

2009

2010

离婚家庭数

382

1070

1381

1493

1607

其中大部分离婚夫妻年龄在30一45岁,这些家庭拥有未成年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其中6成家庭有孩子,这意味着西湖区每年新增近1000名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下。

单亲家庭由一方承担全部生活重担,经济压力本来就大,还要抚养、教育孩子,生活的艰辛可以想象。再加上孩子经历了家庭生活的突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也容易在心里产生阴影,更加重了家庭教育的负担。由于夫妻长期不和,家庭氛围不好,导致孩子很受伤,长期处于压抑之中,而有的离异家庭一方的父(或母)向孩子灌输敌视、仇恨另一方的不良情绪,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调查发现,走向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大部分都生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当中。西湖区统计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情况,其中75%来自单亲家庭。

4、家长缺乏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

调查发现,有两种不容忽视的现象,一是尚有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而把孩子教育的责任一味推给学校和老师;二是部分家长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但不知从何处入手,于是采用溺爱型、专制型或者放任型等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导致家庭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5、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社会的关爱

目前贫困的单亲家庭,因为有市政府的扶贫政策,家长能够经常与社区联系,申请贫困补助,社区干部也有机会深入这些家庭提供一定的援助,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三墩镇的兰里社区、转塘街道的双流社区都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孩子成人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家长和孩子都非常感激社区干部给予的帮助。但是更多的单亲家长由于生活、工作再加上经济的压力,容易出现对孩子照顾不周的现象。有些家长将孩子交给祖辈抚养,对孩子不闻不问,让孩子在原本双亲关爱就不完整的前提下,情感世界更是雪上加霜。这时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关爱这些家庭和孩子。

四、建议

1、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开展系统家长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人们在做父母之前就要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目前国外一些国家要求家长必须通过学习,参加考试,获得一定学位后才有资格担任自己孩子家庭教育的指导教师,且之后还需不断学习。

目前我国家长教育工作已经开始受到关注,西湖区的部分社区已经设置了家长学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但是这项工作开展尚缺乏科学性,工作力度远远不够。我们建议妇联、教育部门、民政部门及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婚姻、家庭生活的系统教育工作,保证家庭这个社会基本单元的健康和谐,从而保证整个社会的和谐。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夫妻结婚之前。在现有的性生活、孕期卫生和产后保健等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夫妻相处之道和婚姻生活经营之道方面的教育,提高新婚夫妇的婚姻生活质量。

(2)结婚以后。有步骤地开展有关家长教育活动,如有关家长角色认识、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等的教育;对已经有孩子的家长开展儿童生理、心理卫生方面和发展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以及不同年龄段孩子家庭教育问题的系统教育,整体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妇联通过社区适时地开展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使每个社区成为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2、增设离婚调解部门,尽可能减少离婚率

年轻人缺乏生活阅历,80后、9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比较有个性、从小受娇宠的多,容易产生冲动性离婚。我们走访的社区妇联干部们普遍认为相当比率婚姻的破裂源于琐碎的小事情,很多夫妻可以通过调解和好,近几年离婚率的持续上升从某种角度可以说明年轻人冲动性。我们建议民政部门在接待夫妻办理离婚手续时,设立离婚调解环节,给予夫妻更多的缓冲的机会,减少家庭悲剧。

3、城郊结合区域特别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城郊结合区域由于民众的文化素质较低,一直来文化生活比较单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赌博等现象比较普遍,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纠纷。转塘街道的妇女主任们就建议这样的社区要加强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登山、排舞、坐茶室、搓卫生麻将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大众的生活,引导大众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村风民风。

分享到:
  2014-11-19  10706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