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调研报告 > 正文

基层关爱工作团如何开展工作

区关工委于去年8月组建成立了区关爱工作团,目前为止,全区各镇乡(街道)都已建立关爱工作团,这必将对我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基层关爱工作团开展关爱帮教工作,现将区关爱工作团通过对十名矫正、矫治、归正、服刑人员结对帮教的实践经验下发给各镇乡(街道)关爱工作团,便于更好地帮助、指导基层开展帮教工作。

一、准确定位,深刻认识做好关爱工作意义。

关爱工作团是以“五老"为主体,吸收有专业特长,热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士参加,深入开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参与帮教和调解工作,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及矫正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作贡献的志愿者队伍。

(一)做好关爱工作是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需要。随着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因此,形势十分严峻。成立关爱团是发挥“五老,,在教育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特殊作用,以应对严峻形势的需要。

(二)做好关爱工作是遏止犯罪源头的需要。未成年人正在成长过程,其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对其违法行为不及时进行矫治,势必使其迷失方向,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是遏止犯罪源头的重要途径。

(三)做好关爱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家庭。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圆满,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严峻的形势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尽心尽责,积极做好关爱帮教各项工作。

青少年关爱帮教工作是新形势下进行青少年教育管理的创新举措,工作经验和方法正在探索之中。实践证明,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关爱帮教工作的关键。各基层关爱工作团要通过关工委组织,主动及时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关爱工作,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将关爱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对帮教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能给予解决,为“五老”志愿者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具体帮教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摸清底子。认真调查摸底,各镇乡(街道)关爱团可以根据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提供的情况,对辖区内青少年07一08年的犯罪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清理,登记造册,建立台帐,掌握了解本辖区内青少年犯罪及问题青少年的基本情等,基本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关爱工作团开展关爱帮教工作提供依据。

2、确定对象。关爱工作的对象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尤其是被有关部门判刑、服刑和列为行为偏差,以及刑满释放的归正人员、矫正人员和行为偏差的社会矫治人员。

根据区关爱团开展对十名关爱帮教对象的工作实践,将关爱帮教对象按服刑、矫正、归正、矫治分为四种类别。

刑指还在监狱进行改造的;矫正指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部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青少年;归正指服刑结束后,回归社会的青少年;矫治是指有不良行为但还没有到犯罪的青少年。这四种类型中,重点是三失人员(失学、失业、失管),也应列为帮教对象,通过分类后分别进行帮教。

3、结好对子。关爱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关爱对象进行二对一或者多对一(镇村社区干部、志愿者、学校、家长)的帮教。关爱工作团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研究关爱对象的情况,实施具体的帮教帮扶措施,可以采用请上来,到家中去等方式,或单一或会同家长、管片民警、社区(村)干部一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共同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丢下包袱,消除心理阴影,走好今后的路等问题。重点放在维护他们的就业权、就学权、生存权上,努力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4、因人施教。关爱工作者通过与学校、镇司法所、社区(村)联系,和关爱对象见面谈话,与父母家访,初步了解关爱对象的基本情况,根据被关爱者违法犯罪的背景、原因和目前的情况、愿望等,遵循关爱对象身心成长的规律,抓住影响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落实帮教措施,像对待自己的儿孙辈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们,积极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一般采取五种方式进行关爱帮教工作: (1)约见式。通过事先联系,取得关爱对象的同意后,进行见面,谈心谈话教育。 (2)直访式。通过和家长、村(社区)干部、学校老师一起直接上门进行关爱帮教。 (3)信函式。通过短信、电话、书信等联系方式进行帮教工作。 (4)读书式。通过给关爱对象寄送计算机、科技类等其感兴趣的-i陪籍,要求好好阅读,并写读后感来教育感化。 (5)培训式。联系劳动部门、技校、职高等,iJ,及有志于参加帮教工作的科技志愿者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以实现其就业需要。把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引向深入。

三、坚持不懈,力求取得关爱帮教工作实效。

(一)善于总结、摸索经验。

1、定期召开座谈会。关爱工作团要根据实际,定期召开关爱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方法,研究措施解决关爱帮教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在适当时候,召开家长、村(社区)负责人、学校老师、责任民警等共同参加的座谈会,反馈信息,增加关爱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2、主动破解交流难问题。面对与关爱对象进行交流比较困难的问题,关爱工作团在日常帮教工作中,主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努力,争取关爱对象的信任。 (1)营造氛围、放松心情。在接触关爱对象的过程中,努力营造温馨的气氛,不让其产生排斥关爱工作者的想法,从而放松关爱对象的心情,能够顺利进行谈心谈话。 (2)温情慰问、拉近距离。关爱工作者对关爱对象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通过温情地问候,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3)巧妙设计、实现意图。每次谈心谈话前,关爱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谈话内容、方式,争取每次帮教都能够产生效果。 (4)恩威并举、有的放矢。 “恩”就是表扬其优点,解决其实际困难,如读书、就业等; “威”就是告诉他做错事情应该受到什么处罚。深入的了解关爱对象的性格特征和思维特点。发现其长处和不足,为进一步谈话找到最佳切入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3、注意资料收集,记录台帐。深入调查,了解关爱对象的基本情况等,把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起来形成帮教对象的档案库。还要积极做好台帐记录,将帮教对象的基本情况、帮教措施、关爱组评价意见、所在地学校意见等内容都详细记录,使帮教工作能进一步规范。

(二)技能帮教、典型引路。

关爱的最终目标是使青少年改过自新,重返社会,早日成才。帮教的同时还要注重就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联系劳动技校、职高等有关学校及有志于参加帮教工作的科技志愿者对失足青少年进行技术和业务培训,以实现其就业需要。

黄湖镇关工委在关爱帮教工作中除了落实青少年教育基地、文体活动基地、志愿者培训基地外,还落实效益好、上规模、生产正常、厂长经理重视的企业作为就业基地,为帮扶对象落实岗位,避免帮扶对象因无工作而再次成为问题青年。

塘栖镇关工委特意为帮教对象,专设了塘栖镇环卫站和杭州祥林服装厂作为劳动基地帮助他们就业。杭州祥林服装厂老板也曾经走过弯路接受过社会的帮教,现在作为志愿者,站出来现身说法,对身边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壁化教育作用。

(三)树立信心、坚持始终。

关爱工作是一项充满困难、艰辛和意外的工作,帮教成 果也不是马上就能看到的。未成年人的不良人格和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所以对不良未 成年人的帮教,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良行为的复发,对帮教行为的抵触、误解,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充分的信心支撑。通过区关爱工作团、讲师团及科技自愿者组成的10个关爱帮教小组一年来的工作实践,得到诸多启示:

启示一,既要有信心又要有恒心。信心和恒心不仅仅是给予我们自己,也会给关爱对象带来战胜自我的信心和恒心。信心和恒心还是保障帮教工作长期稳定开展的基础。实践证明,只有长期稳定的开展帮教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帮教效果。通过关爱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在10名帮教人员中,除2名情况特殊改观不大,8名关爱帮教对象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目前,2名服刑人员因表现较好分别得到刑释和假释;5名帮教对象已改变昼夜颠倒,无所事事的状态,落实了一份基本稳定的工作,开始自食其力走上正道,其中1名帮教对象工作表现出色,得到公司提拔重用,当上了保安班班长。

启示二,既要有关爱之心,又要举帮教之力。关爱之心固然重要,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但就关爱之心而缺乏帮教行动,成效就无从说起。区关爱团10个帮教小组,对10名未成年关爱对象开展二对一或三对一的结对帮教工作,在省未管所、塘栖镇派出所和司法所的协助下,通过走访监所、社区(村),开展家访,与关爱帮教对象谈话交流等,了解情况,因人施教,制定帮教计划;采取短信、电话、书信等联系方式,掌握关爱对象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日常帮教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开展家访2 5余次;与帮教对象谈心谈话30余次;与社区(村)干部、派出所、司法所、狱政管教干部等交流座谈2 0余次;电话、短信交流更是不计其数,正因为辛勤的付出,积极的行动,才基本保持了稳定的帮教关系。

启示三,既是志愿者又是工作者。我们关爱工作者虽是以“五老”为主体的自愿者队伍,但又是各级关工委聘任的工作者队伍,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关爱对象的点滴进步都让关爱工作者感到无比欣慰,因为这都倾注了全体关爱工作者的一心血!值得一提的是区关爱团成员郑丹红,本职工作十分繁忙,却不厌其烦,满腔热情地投入关爱帮教工作。她不但主动做好两名结对帮教人员日常帮教工作,还充分发挥自己驻省未管所检察室主任的职能优势,协调有关方面,对余杭籍8名未成年人犯全部落实结对帮教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除2名调省外监狱外,6名余杭籍未成年人犯均走出高墙回归社会,使我区在省未管所羁押的未成年人犯首次实现零的突破。

分享到:
  2014-12-05  828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