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二部委通知
政策法规
健康标准
调研报告
热点新闻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 > 政策新闻 > 调研报告 > 正文

安徽省关工委关于“五老”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徽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赋予的结对关爱工作要求,省关工委在2010年召开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提出“结对帮扶进村组、进社区、进学校”任务基础上,2011年以调查研究为着力点,继续推动“五老”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发展。

一、关工委“五老”结对关爱留守流动儿童主要做法

近年来,各地关工委狠抓“五老”结对帮扶这一载体,突出心灵关爱这一重点,使关爱工作呈现出结对责任落实、队伍力量壮大、方法手段多样、衔接配合加强、成效得以改进的良好局面。

1、落实帮扶责任,充实加强关爱工作队伍。各地关工委在调整充实领导力量的同时,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动员鼓励广大“五老”积极参与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关工委有224341名“五老”结对帮扶511202名留守流动儿童。我省留守儿童数量大,分布广,现实需求不尽相同,适合参与结对关爱的“五老”数量毕竟有限,六安市裕安区关工委探索了五种“帮”法,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一帮一。青山乡62名、罗集乡22名“五老”采取一对一办法,分别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开展各种关爱活动。一帮多。韩摆渡镇安排99名“五老”帮扶198名留守儿童。多帮多。新安镇组织10多名在政法战线工作的老同志,一起帮扶失范的数名留守儿童。参与帮。全区共有1000余名关工委“五老”积极参与妇联“爱心妈妈”、共青团“留守小分队”等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帮。城南镇关工委出谋划策,争取领导重视支持,发动党政机关人员每人联系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上述五种“帮”法的广泛运用,关爱主体和客体得以扩展,关工委作用和老同志个人优势得以发挥,关工委工作为实现“全覆盖、全关爱”要求作出了积极探索。

2、立足当地实际,探索创新结对关爱方式方法。发动“五老”结对关爱留守儿童,要靠切实可行办法和具体合理的任务作为支撑。全椒县武店村在村民小组建立“五老”关爱小组,开办活动室,通过“阵地”模式实施关爱。肥东县响导乡鼓励支持“五老”兴办6所寄宿托管中心,通过服务和满足留守儿童基本需求开展管学、管住、管安全等“一条龙”关爱。枞阳县关工委从实践中创造了四种结对方法:“三情”结对关爱。义津镇关工委发动210名“五老”与269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其中,借助亲戚关系亲情结对92人;借助密切的朋友关系友情结对87人;借助和睦邻里关系邻里情结对90人。“三进入”结对关爱。钱桥镇关工委72名“五老”结对关爱360名留守儿童。其中,33名“五老”进村、进社区结对关爱165人,39名“五老”进校结对关爱195人,促进了社会、家庭、学校关爱相互衔接。“对症下药”结对关爱。金社乡有留守孩子1636人,与“五老”比例几乎为32:1,乡关工委50名“五老”只能有侧重予以帮扶。针对无人监护或祖辈监护能力差的,结对担任代理家长;针对学习成绩差的,结对担任家庭辅导教师;针对家庭人口少、节假日倍感孤独失落的,结对担任校外文化活动辅导员。雨坛乡关工委动员鼓励35名“五老”与学习成绩差、行为不良、性情孤僻、家庭经济困难的102名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实施重点关爱帮扶。村校联手结对关爱。老洲镇沙池村关工小组与村小学联合组织“五老”、留守孩子亲友邻居、村干部及老师充当代理家长,28名“五老”每人联系5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结对关爱,使17名表现差的留守孩子中13人发生可喜变化。

3、拓展关爱手段,改进加强各项帮扶举措。调查发现,关爱工作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源于帮扶渠道和手段日趋丰富多彩。一是引导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知党、爱党、做党的好儿女”、“知我安徽、爱我安徽、为安徽添光彩”等主题教育中,各地关工委针对留守儿童思想特点,采取辅导报告、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评选、才艺展示等多种形式,向他们进行爱党、爱国、爱军、爱人民、爱家乡教育,通过认知、践行、体验、养成等途径,从源头上、根本上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增强抵制不良影响侵蚀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开展文化娱乐和社会实践活动。广大“五老”参与村、社区阅览室、图书室、活动室等场所的管理工作,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有的寒暑假期间,发动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创建、慰问烈军属和孤寡老人等社会实践活动,有的组织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学习培训,有的开展适合老少特点的文娱演出,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需求。三是开办祖辈学堂。针对留守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等祖辈代管现状,肥东、肥西、寿县、庐江等地关工委“五老”积极参与“祖辈学堂”和家长学校“爷爷奶奶”班的教学管理,有的讲解留守儿童成长典型案例,提请家长高度关注孩子现实表现;有的传授隔代家教方法,帮助家长提高管教能力;有的编写教案,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四是评比表彰优秀留守儿童。淮南市关工委连续2次开展“十佳50优”留守儿童评比,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各地关工委十分注重优秀留守儿童的榜样示范作用,界首市砖集二小全国“十佳留守儿童”鲍世豪,六安市裕安区全国少代会代表罗集小学留守学生李小冉,以及在洪水中为抢救同学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留守学生孙先锋、霍修兵等,当地关工委紧紧抓住这些身边典型不失时机地开展启发式教育,培育筑牢自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的人生品格。五是防范留守儿童进入不良网吧。针对网吧向农村集镇转移蔓延之势,各地关工委在网吧义务监督工作中,标本兼治、堵疏结合、制止与帮扶并重,教育留守儿童自觉远离网吧诱惑,防范进网吧、成网迷、误学业。芜湖县湾址镇三元开发区留守学生孙思涵,父母外出打工,祖父疏于管教,致使他沉缅网吧,经常逃学。镇关工委陈一水、苏学荣两位老人,多次上门劝导,使其改掉坏毛病,以优异成绩考取芜湖县重点高中。六是加强安全教育和保护。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关工委广大“五老”平时上门宣传防水、防电、防雷、防震、防交通事故常识;上学放学期间,和家庭、学校联手确保孩子有人接送,防范不安全隐患;暑假期间,针对地处江南水乡,协助隔代老人加强监护,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吕辉村关协会长余效先结对关爱7岁留守女童华丽红,去年汛期一连3天准时背送她淌水过河。华阳社区关协会长柳正宏与其他9名“五老”结对关爱的10名留守儿童分布在华阳河两岸的4个自然村,每年暑期他们冒着酷暑高温,走村串户打招呼、提要求,到各河道口安放警示牌,开展巡查,确保了这些结对留守儿童和附近孩子没有发生一起溺水事件。四合村原支书、关协副会长周俊,还因抢救结对留守儿童周秉宇,被省政法委授予“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4、丰富课余生活,填补丰富关爱工作空白时段。随着社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管理功能日益加强,合肥市等关工委立足社区小天地,积极参与做好关爱城市流动儿童工作大文章。一是创办“四点半”学校。庐阳区亳州城社区流动人口较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管教,到处游荡。社居委创办“四点半”学校,邀请50名退休老同志为“代管家长”做课间监护人,征集安徽农业大学163名学生志愿者当辅导老师,义务给孩子们辅导作业、讲故事、教绘画、做游戏,填补了90分钟的“真空”。瑶海区茂林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縻正怡为流动儿童和双职工子女办起“茂林小讲堂”,主动为孩子放学后辅导作业,深受家长和孩子们欢迎。二是成立“快乐儿童俱乐部”。瑶海区三里街街道关工委针对流动儿童需求,配合凤一社区注册“快乐家园儿童俱乐部”社团,成为全省首家以儿童生存、儿童保护、儿童参与、儿童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团体,为贫困家庭、流动儿童提供免费学习、娱乐和参加社会活动。他们还在俱乐部里组建了全市首家农民工子弟图书馆,设立了社区儿童绿色网吧,每个开放日都吸引200多名儿童前来看书或参加活动。三是开办“快乐学堂”。包河区滨湖家园社区针对居民由农民转变而来和外来人口多的实际,聘请社区“五老”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创办“快乐学堂”,开设绘画、武术、写作等6个兴趣班,目前登记在册的小学生有180多人,每天放学后都吸引60多名孩子前来学习做作业,丰富了孩子们课余生活,促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促进了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建设。鉴于该地是合肥一中、四十六中、师范附小等名牌学校所在地,租房陪读家长较多,社区为此开办了“陪读沙龙”,每月请教育专家与家长进行一次互动式交流,探讨交流科学家教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我省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总体形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1、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亟待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领导是当务之急。自2009年各地先后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以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教育为主、社会参与的关爱工作格局,关爱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但近期以来,由于各级领导班子换届,主要领导成员变动较大,不少地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主要负责人出现缺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协调工作,滞缓了关爱工作整体有序推进,加之一些基层组织认识不到位,致使点上典型相当出色、面上工作不容乐观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尽快调整组织,充实力量,加强领导,协统筹调,建立健全长效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我省关爱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2、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学校与社区衔接配合至关重要。调查反映,关爱工作在学校、社区、家庭之间有效链接尚不尽如人意,存在空白区间,尤其是寒暑假、节假日、放学后,有些留守儿童处于无人管、无处去状况,往往是意外人身伤害、违规出格问题高发时段。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落实关爱责任分工,建立健全社区关爱与学校、家庭关爱相互衔接的制度措施。各级要把关爱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创新和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的一项具体任务,切实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评比、有表彰,使之真正在基层得到落实。建议推广全椒县武岗镇的经验,把关爱小组建到村居小组,实行“组为基础、三级联动(乡镇、村、组)”的管理模式,填补关爱工作时空缺位,方便“五老”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就近就地开展工作,营造有利于社区、学校、家庭相互沟通衔接的环境氛围,确保“全覆盖、全关爱”要求落到实处。

3、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十分关键。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关爱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最佳途径。目前,现有寄宿制学校大体有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实施的寄宿制学校,对入住学生实行全方位管理教育。二是民营企业家、知名人士投资兴办的寄宿制学校。三是“五老”人员、社会热心人士兴办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上述三种类型的寄宿制学校或托管中心,在服务管理留守儿童、解决外出务工家长后顾之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数量不足、基础条件不完善、设施功能不完备、服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较为常见。建议加强公办寄宿制学校建设投入力度,并合理调整布局,扶持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办寄宿制学校,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小型分散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扶持农村中小学开办“寄宿中心”,以适应广大留守儿童和家长的不同需求。

4、加强留守儿童隔代家庭教育势在必行。祖辈家长年老体弱、文化较低、视野狭窄,往往无力承担管教责任,加强隔代教育问题已被提到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工作的紧迫日程。建议妇联和教育部门、关工委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探讨如何针对祖辈家长实际、如何适应祖辈家长需要办好家长学校,进一步加大“爷爷奶奶班”办班数量,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关工委要把隔代家教作为现代化家庭教育实验区一项重要课题加以认真研究。

分享到:
  2015-01-02  6640
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城市联盟

上海市

重庆市

浙江省

山东省

黑龙江省

江西省

甘肃省

福建省

海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opyright © 2011 chinaschoo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7513号-4

执行单位:中玉之天(北京)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捷图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